昨夜就在網(wǎng)上看到一眾寫手在夸《風起隴西》,本不打算看的我。今天很早起來認真看了本劇簡介:《風起隴西》以魏蜀吳天下三分為歷史背景,講述了這個烽火四起、英雄輩出的時代中,兩個不被亂世聚焦的“小人物”——陳坤飾演的陳恭與白宇飾演的荀詡的生死兄弟情誼與英雄智慧。
然后決定去認真觀看此劇,但是看了前四集。說實話真不咋地!雖然目前演員演技方面無太大問題,但無論編劇、導演完全不懂歷史,且不尊重歷史。我是一個三國迷,三國時間的電視劇、電影、游戲有看過玩過。
我就個人觀點說一下目前《風起隴西》已經(jīng)播出部分的8個嚴重錯誤:
1.三國時期玩諜戰(zhàn),編劇是專門編抗日神劇出身的嗎?
顯然不是,我查了此劇的編劇是馬伯庸,是一個近幾年在電視圈內(nèi)非常出名的編劇。但是他的作品有個通病,開場很宏大、架得很高,故事線多但薄弱。寫著寫著就成了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故事。要知道三國時期,尤其是在將近末期時。全國人口數(shù)量銳減嚴重,造成了數(shù)百年未見的地廣人稀,而編劇去可以在那種環(huán)境、那種地域跨度、那種語言不同、習俗不同的情況搞起了諜戰(zhàn)!真是腦洞大開,奇思妙想!
2.此編劇基本上每一部劇都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翻譯各種縣志史書。
三國時期,全國各地已經(jīng)飽受戰(zhàn)火幾十年,又有幾個縣沒受到戰(zhàn)爭的影響;再加上各地負責人頻繁更換,你在哪找到這些資料的。編劇之所以這樣編,無非是想影射自己看過很多史事資料。之前《長安十二時辰》可以理解,因為實在盛唐,還是在京都。各種資料自然保存較好。但是在這部劇中卻不可能有這種記載。
3.各位寫手所謂的電影質(zhì)感,其實就是灰暗、陰沉的畫面。
的確該片拍攝角度、手法不錯。但是電視劇不是電影,可以通過畫面色彩、基調(diào)去渲染劇情和人物性格。但是不能一味去追求這方面,反而適得其反!
4.臺詞跨越近2000年,不是搞笑,而是無知。
網(wǎng)友劇評:太跳戲了……一千八百年前的時代就有近百年才有的“拉山頭,小圈子”……
總是半文半白,讓觀眾心跳一起一伏!
5.一味地拼湊演員陣容,導致在有限的資金面前,無法去提高制作水平。
當然這不是此劇自由的缺點,而是目前很多劇的通病。請各種老演員加盟,為自己的劇宣傳、打call。
6.女配人緣、口碑不佳,或許會有負面影響。
這里不明指,但相信大家都知道。
7.為了大場面,本劇一開頭就搞“人物大簡介”,不懂歷史的,還以為在一起開“聯(lián)歡晚會”呢
8.網(wǎng)友戲說的“撲街體質(zhì)“陳坤。央視8套收視率已經(jīng)有所提現(xiàn)。
其實陳坤無論演技、長相、觀眾口碑、知名度都在國內(nèi)前列。但無奈前幾年接拍的電視劇都以慘淡收場。
以上8點,純屬個人觀點!我個人認為一部好的電視劇,首先要學會講好這個故事,其次才是演員演技、制作水平和宣傳引導。此劇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演員演技仍然值得肯定!
預計最終評分6分左右。
你在追《風起隴西》嗎?你覺得此劇怎么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