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免费|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本之道久久免费

      
      

            <dl id="hur0q"><div id="hur0q"></div></dl>

                如果我們的祖先選擇回到水里,會發(fā)生什么?

                我們很容易認為生物演化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過程,但有些發(fā)現會提醒我們,生命之樹擁有諸多復雜的枝杈。

                撰文 | 二七

                審校 | clefable

                最近兩年,一種看起來奇奇怪怪的古生物再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它的走紅是因為一張(或者應該說是一類)梗圖:畫面中央是一個長相類似魚和鱷魚混合體的生物,圖片四周是拿著棍棒、長矛或是槍械的人,人們叫喊著“滾回水里去!”。

                表情包示意(原圖來源:Zina Deretsky;制圖:二七)

                想要理解這張梗圖的意思,需要具備一些生物演化的背景知識。圖中這個“似魚非魚、似螈非螈”的生物名為提克塔利克魚,它展現了從魚到四足動物演化的關鍵階段:它的胸鰭中,既有發(fā)達的長骨支撐著“手臂”,還演化出了靈活的腕關節(jié)。這說明它能夠用鰭將身體支撐在水底活動,可能偶爾也會冒險來到陸地上,邁出魚類登陸的關鍵一步。

                現在我們就能理解這張梗圖的意思了:被搞得筋疲力盡的現代人希望能穿越時光,把提克塔利克魚趕回水中,終止魚到四足動物的演化,來“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種種問題。

                其實,提克塔利克魚的一種近親就是這樣做的:在演化出初步離開水體的能力后,這種生物打了“退堂鼓”,選擇回到安心與信賴的水中,而不是去陸上探險。

                長“胳膊”的魚

                故事依然要從提克塔利克魚說起。2004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尼爾·舒賓(Neil Shubin)和同事在加拿大北極圈內發(fā)現了一種獨特的魚類化石,這就是羅氏提克塔利克魚(,簡稱為提克塔利克魚)。

                作為一種生活在約3.8億年前的泥盆紀的魚類,它卻呈現出了非常接近四足動物的形態(tài)。提克塔利克魚的胸鰭比當時已知的任何化石魚類都更加先進,它既有發(fā)達的長骨支撐“手臂”,還演化出了靈活的腕關節(jié)。提克塔利克魚的頭骨也非常獨特,擁有長而扁平的吻部和類似四足動物的腦顱。

                2006年,這項研究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引發(fā)了極大的轟動。從此之后,提克塔利克魚幾乎成了“從魚到螈”的代名詞,以至于當人們試圖追溯當下面臨的全球問題的“根源”時,一下子就選擇了它。

                圖片來源:《環(huán)球科學》2021年6月刊;繪圖: 楚步瀾(Brian Choo);制圖:埃米莉· S · 達姆斯特拉(Emily S. Damstra)

                事實上,提克塔利克魚并不是舒賓那次北極圈之行的唯一收獲,就在發(fā)現提克塔利克魚化石的前幾天,舒賓和同事在大約1500米之外,曾發(fā)現過其他一些散落在巖石中的化石。

                “在巖石表面,我們可以看到下頜的碎片,長約5厘米,長有尖牙。另外還有一些斑駁的白色的鱗片?!爆F任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副教授的托馬斯·斯圖爾特(Thomas Stewart)回憶道,他曾在舒賓的實驗室工作,參與處理了這批野外考察采集的化石。

                研究團隊收集了好幾塊這樣的標本,但回到實驗室后,團隊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提克塔利克魚身上,這些標本都放在了倉庫深處,等待著進一步檢查。

                斯圖爾特正在檢查化石標本(圖片來源:Tom Stewart)

                遺世之珠

                2020年,在斯圖爾特和同事的努力下,這批化石“重見天日”。僅僅從外面的鱗片和下頜看來,這顯然是一種生活在水下,并且具有強大捕食能力的生物——或許就是某種和提克塔利克魚一樣的四足形類動物。這引發(fā)了研究者看看巖石內部藏著的化石的想法。

                他們使用了最近古生物領域的“流行”技術——顯微CT掃描。這種方法利用X射線穿透巖石內部,可以將密度不同的化石和巖石區(qū)分開來,從而在不破壞巖石的情況下,重現巖石內埋藏的化石。

                CT圖像顯示,這些巖石中包括了一條魚幾乎完整的胸鰭和上肢,尤其是保存了一根獨特的肱骨(對應著我們上臂的骨骼)。起初,研究者以為這是一條幼年的提克塔利克魚,因為它體型更小,大部分骨骼的差異也可以用“還沒有發(fā)育”來解釋。但這條魚的肱骨一下子將它和提克塔利克魚區(qū)別了開來。

                “早期的四足形類動物,比如提克塔利克,它的肱骨下側有一個突出的脊,一處很有辨識度的隆起——肌肉就附著在這里。就是這些骨骼特征告訴我們,這些四足動物的祖先在上岸前就擁有了有力的鰭,或者也可以說手臂。”斯圖爾特介紹道。它們生活在湖泊和溪流的底部,用鰭(或手臂)支撐自己,最早的那些生活在水底,后來者逐漸走上了陸地。

                奇基克塔尼魚(圖片中央)和比它大一圈的提克塔利克魚(圖片來源:Alex Boersma)

                退堂鼓一級選手

                在最近發(fā)表于《自然》的一篇論文中,斯圖爾特和同事正式介紹了這具新的化石。它被命名“奇基克塔尼魚”(),屬名來自因紐特語的Qikiqtaaluk,這是化石遺址所在地的名字。種名則是為了紀念已故的演化生物學家戴維·韋克(David Wake)。

                奇基克塔尼魚的鰭和我們所見過的任何魚類或四足動物都不一樣。與那些從未上過岸的魚類比起來,奇基克塔尼魚的鰭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模式:它已經長出了發(fā)達的肱骨(對應我們上臂的骨骼)、橈骨和尺骨(對應我們下臂的兩根骨骼),這說明它們似乎已經經歷了由鰭向四肢的演化過程,做好了登陸的準備。

                可是與正在努力上岸的四足形類動物比起來,奇基克塔尼魚的鰭明顯缺乏力量:與提克塔利克魚比起來,它的肱骨變得更薄,形狀像個回旋鏢,也缺少肌肉能夠附著的部位。這樣薄弱的鰭很可能無法將它們的身體支撐起來,只能用來游泳。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似乎也給出了類似的答案:在譜系樹上,奇基克塔尼魚與提克塔利克魚的親緣關系更近,屬于四足形類動物。

                只有一種猜測能最合理地解釋這樣矛盾的鰭:當其他早期的四足動物在水邊玩耍,試圖探索廣袤的陸地時,奇基克塔尼魚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它們曾試圖離開水中,但在中途轉了向,重新回到了水中生活。

                “提克塔利克經常被視為一種過渡動物,因為你很容易在它身上看到水中生命到陸地生命的變化。但我們知道,在演化過程中,事情并不總是那么簡單。”斯圖爾特說,演化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過程,而是一棵復雜的大樹。在演化過程中,不同分支會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有的能夠一路高歌演化至今,而另一些則會消失在生命歷史的長河中。

                “奇基克塔尼魚展現了一段罕見的過程,”斯圖爾特說,從普遍意義上講,奇基克塔尼魚并不是一種“成功”的物種,但“它讓我們看到了那棵枝干虬結的生命之樹?!?/p>

                相關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463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990-w

                參考鏈接:

                《環(huán)球科學》2021年6月刊P42-49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58886

                https://theconversation.com/meet-qikiqtania-a-fossil-fish-with-the-good-sense-to-stay-in-the-water-while-others-ventured-onto-land-186116

                轉載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場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來源:環(huán)球科學

                編輯:荔枝果凍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7日 15:06
                下一篇 2022年9月7日 15:07

                相關推薦

                • 口袋妖怪克制表(口袋妖怪克制表最新)

                  今天小編給各位分享口袋妖怪克制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口袋妖怪克制表最新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GBA游戲口袋妖怪火紅386版屬性克制表…

                  2022年11月12日
                • 國家能源局: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fā)展 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支撐

                  光明網訊(記者 趙艷艷)碳達峰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的永續(xù)發(fā)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能源發(fā)展既要保障安全,也要推進轉型。 在10月17日舉辦的二十大新聞中心第一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能源…

                  2022年10月17日
                • 管理處回應“兩億年前化石系水泥制品”:北石林沒有恐龍化石

                  極目新聞記者 姚赟 近日,網傳貴州貴陽喀斯特公園北石林石壁上疑似出現兩億年前的化石,但有網友表示化石并不是真的。9月24日,該公園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2012年他們接管公園時…

                  2022年9月25日
                • 新發(fā)現!目前已知最古老心臟

                  新華社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一塊史前魚類化石中發(fā)現了心臟,距今已有3.8億年歷史,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心臟。 據英國廣播公司15日報道,研究人員掃描這塊化石時發(fā)現其中石化的內臟,包括心臟…

                  2022年9月24日
                • 浙江柯橋古鎮(zhèn):多重“繡”法打造“古瓶新酒”夢里水鄉(xiāng)

                  “柯橋夜泊”系列主題活動現場 翁林軍供圖 中新網紹興9月23日電 (方堃 嚴紹南)不出城,便能覓一隅逸地,偷得浮生半日閑,成為越來越多人閑暇之余的心之所向。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這座…

                  2022年9月23日
                • 中國上下5000年未解之謎系列之一一“北京人”頭蓋失蹤之謎

                  #我在頭條搞創(chuàng)作第二期# “北京人”又稱“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其頭蓋骨化石于1927年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被發(fā)現。它們的發(fā)現在人類進化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是證實人類起源于古猿…

                  2022年9月23日
                • 十年來我國新增15項世界遺產 快看看你打卡過幾項?

                  9月20日,教育部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介紹 十年來,我國新增15項世界遺產 它們中有古代中國智慧的結晶 歷史悠遠的古城遺址 有“世界化石寶庫”澄江化石地 還有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綠色奇跡…

                  2022年9月22日
                • 游戲王|怪獸卡-水族(12)

                  虛空海龍 利維艾爾(虛空海竜リヴァイエール) 虛空海龍 利維艾爾(虛空海竜リヴァイエール) 雪人食人怪(スノーマンイーター) 雪人食人怪(スノーマンイーター) 亞特蘭蒂斯的戰(zhàn)士(ア…

                  2022年9月21日
                • “毅力號”發(fā)現有機物“寶藏”,火星過去可能真的存在生命

                  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宣布,“毅力號”火星漫游車在杰澤羅隕石坑采集到富含有機物的巖石標本,這表明火星在35億年前可能存在生命。據悉,這些標本中沒有明確的生命跡象,或生物特征,但…

                  2022年9月20日
                • 中國大氣中液相二次有機氣溶膠來自哪兒

                  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fā)表了一項中外科學家合作的成果:通過測定液相二次有機氣溶膠(SOA)單體分子的碳十四同位素,提供了化石來源碳對中國大氣中液相SOA生成巨大貢獻的關鍵科學證據…

                  2022年9月19日

                聯系我們

                聯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