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宇是毛主席的孫子。
2011年6月初,他和夫人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上海市政協(xié),告訴大家:此次來滬,他有幾個目的,其一是想到一大會址瞧瞧,再去看看毛主席昔年居住過的房屋;其二則是親去探望一位名叫李云的老婦人。
毛新宇和太太走入市政協(xié)文化俱樂部一樓,一邊參觀,一邊繼續(xù)與陪同的工作人員聊天。他的太太劉濱表示:“我其實也是第一次聽說李云的歷史。”
話落,某位工作人員立馬為二人送上一本李云回憶錄,從中找到劉濱所說的“歷史”信息。
那是1935年的某天,李云從上級領導口中得知,組織要尋找兩名烈士兒子,年長的大概十三四歲,年幼的僅有十一二歲。
領導未曾言明孩子們的身世,只告訴李云,他們自己從領養(yǎng)人家跑出來了。李云不敢耽擱,急忙展開尋找工作。
大半年的時間里,年紀尚輕的她風雨無阻奔波在上海街頭,頂著敵人暗哨,冒著生命危險,跑遍所有角落,終于在城隍廟附近某個粥攤邊看到兩個符合要求的孩子。他們穿著破爛的衣服,無比瘦弱。
李云不動聲色請二人吃飯,企圖問話,但兩個孩子戒備心很強,什么信息都沒有透露。
李云無奈,只能上報領導。等馮雪峰趕到現(xiàn)場,親自與兩個孩子搭訕,減輕孩子們的警惕,確認孩子們的身份,她才放心離開。
那個時候,李云只在心頭疑惑,這兩個孩子的身份到底是什么?
為何會驚動特科組去尋找?直至馮雪峰向她透露,她方知道,原來那兩個孩子就是毛主席失散的兒子。馮雪峰要求李云保密,李云欣然應允,一守即是大半輩子。
在毛新宇找來的前些年,某位中央首長特意告知李云:“當年特科保密事時限已過,可以講當年的事情了?!?/p>
李云這才將這件事寫在回憶錄,可哪怕如此,她依然沒有把找到毛岸英兄弟的功勞攬在自己的身上,僅說她當時去找了。
2011年前后,毛新宇聽說這件事后,急忙請求上海政協(xié)相關工作人員幫忙尋找李云,再三強調(diào)李云是救了他父親和伯父的恩人,如果找不到李云本人,找到李云的后代也行。
他想當面感謝李云,再問問李云是怎樣找到他父親和伯父的,想親耳聽老人講述當年的事情,把這段歷史留下來。
同月,毛新宇如愿和夫人來到華東醫(yī)院,見到96歲的李云。李云的精神很好,知道毛新宇要來,激動了好些天。
她滿足毛新宇的心愿,與毛新宇說起尋找毛岸英兄弟的種種細節(jié)。離別前,毛新宇把描寫毛岸青的畫冊和關于毛岸英的紀實文學兩本書贈予李云,承諾“下次再帶兒女來探望李云”。
其實,李云的一生可不僅僅只完成尋找毛岸英、毛岸青兄弟這一件大事,她的故事遠比人們以為得更加精彩驚險。
01,年輕的女特工:她14歲加入中共組織,從此將半生奉獻給中國革命
李云本來姓“?!?,名“修貞”,生于1915年,是浙江海寧人。2歲時,她跟隨父母來到上海生活;8歲入讀紹興七縣同鄉(xiāng)會小學。
小學的教員幾乎都是中共黨員,是以革命的火種早早便在李云心間扎根、燃燒。1929年,李云正在讀六年級,她不僅以優(yōu)異表現(xiàn)當選學生會主席,而且加入中共青年團,開始投身革命洪流的傳奇一生。
次年,李云學成畢業(yè),考入上海旦華中學。在團組織安排下,李云進入閘北絲廠工會進行青運工作。
她時常到棚戶區(qū)同女工聊天,與她們結拜姐妹、教她們讀書寫字,并參加飛行集會。
久而久之,擁有堅定革命信仰的李云獲得中共組織肯定,成為“黨訓班”一員。培訓結束后,她順利轉(zhuǎn)為中共黨員。
入黨宣誓當天,上??偣呢撠熑颂氐囟诶钤疲蘸髣毡匾獓朗攸h的秘密、堅定自己的立場、服從黨組織對她的安排和分配,李云認真點頭,讓此3點要求貫穿整整一輩子。
1931年,李云接受調(diào)令,到南洋煙草廠進行青運工作;同年,顧順章叛變被捕,周總理離開上海特科,轉(zhuǎn)到中央蘇區(qū),陳云接手相關工作。
1932年,李云忽然收到江蘇省委的通知,配合中共閘北區(qū)委領導陳強到外地開展秘密工作。那時的她,已是中共特科人員。
很久后,李云回憶當初,表示:“中共特科確實是一個非常嚴密的組織,紀律十分嚴格,該你知道的你知道,不該你知道的,問都不能問。就算是送情報的人,亦可能不曉得情報的內(nèi)容,收情報的人同樣如此。
夫妻同在特科組,也各自有各自負責的工作,只能自己知道,堅決不可以告訴對方,這樣做是為了確保安全,一旦被抓,誰亦牽扯不到誰?!?/p>
她和徐強在陳云的批準下,前往開封同時任國民黨80師少將副旅長的惠東升暗中接觸,從他那里獲取不少情報,再由徐強送回上海。
不久,李云與徐強身份暴露,重新回到上海,并依照組織安排,繼續(xù)假扮夫妻進行情報工作。
徐強化名老金,負責聯(lián)絡各線收集情報,李云則負責抄送、傳遞情報。朝夕相處的那段時間,李云與徐強的感情愈加深厚,最后經(jīng)組織批準,正式結為夫妻。
1935年秋天,徐強通知李云去尋找兩個革命后代,李云沒有細問,立馬展開工作;次年夏天,李云完成任務,繼續(xù)與丈夫徐強并肩從事特科工作。
同年秋天,上級組織再三考慮過后,決定把1930年開始建造的“中央文庫”交由徐強和李云負責。
李云接收陳為人送來的4箱文件,并定期向陳為人送去生活費。但二人負責時間不長,中央即又把“中央文庫”先后交予周天寶、陳來生等人負責。
暮年時,李云再度想起那段時日及“中央文庫”的歷史,無比感慨地說:“這就是一個奇跡,是許多同志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奇跡,也是我黨在隱蔽戰(zhàn)線斗爭的又一個光輝篇章,是‘無名英雄’們奉獻給新中國的一份厚禮啊!”
那些珍貴的歷史文件,不僅在眾人的護送下,成功擺脫國內(nèi)外反動人士的重重追剿,而且被人細心收藏,20年間從未遭遇霉爛、蟲咬、鼠噬等損傷,是當之無愧“比黃金更寶貴”的國家檔案館“鎮(zhèn)館之寶”。李云為自己曾守護它而感到自豪。
02,在宋慶齡身邊:21歲,她來到宋慶齡身邊,與宋慶齡結下長達一生的緣分
1936年,21歲的李云再度迎來巨大的人生轉(zhuǎn)變。
她一直記得春末時節(jié)的某天,她穿過樹蔭茂密的上海思南路,走到香山路一座漂亮的小洋樓前,輕輕摁響門鈴,懷揣著七上八下的緊張心情,經(jīng)保姆引入,同身穿黑色旗袍、同色高跟鞋,氣度儀表非凡、美麗端莊的宋慶齡見了人生第一面。
宋慶齡待她的態(tài)度十分和藹,一見面便稱呼她為“小姑娘”,叫李云羞澀不已。
隨即,宋慶齡喚來給李云開門的李媽,叮囑她:“這位是錢小姐(李云化名),新來的秘書,她的工作忙,不能每天都來,如果我不在,麻煩你照顧一下她?!?/p>
李媽點頭應下,轉(zhuǎn)身走開。宋慶齡又招呼李云入座,耐心詢問李云的情況,李云一一回答,宋慶齡復問李云:“你能不能每周來3次,倘若事情多了,再增加?”
李云乖乖答應。
她之所以會與宋慶齡產(chǎn)生聯(lián)系,其實和宋慶齡本人有關。在與李云見面前,宋慶齡曾向馮雪峰提出請求,希望中共能派出一名成員固定宋慶齡與中共組織的聯(lián)系,方便隨時“通氣”。
馮雪峰再三考慮后,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李云。
月余后,宋慶齡再度向李云提出要求,讓她每天都來一次。
那時正值上海白色恐怖之下,日日皆有特務徘徊在宋慶齡居所門外,李云為了不暴露自己,不得不時常在半路換裝、到商城人多的地方游逛,直至確認身后沒有“尾巴”,才敢回家。
同年12月,西安事變爆發(fā),蔣介石被張學良、楊虎城二人扣留的消息傳出,李云收到相關電報后,連夜報告給宋慶齡,并于次日在宋慶齡家中信箱里發(fā)現(xiàn)一封恐嚇信。
宋慶齡半點不懼,安撫李云道:“別怕,我收到的諸如此類的信件很多,無所謂了?!?/p>
可李云還是暗中向馮雪峰等人匯報此事,馮雪峰相當重視,立刻派人到宋慶齡居所附近加強警戒。
1937年某日,宋慶齡在和李云談完正事后,忽然降低聲音,問李云:“你說,我現(xiàn)在算不算黨員?”
李云心頭瞬間涌現(xiàn)一股熱流,但她不敢隨便回答,只能回道:“我回去問問領導?!?/p>
告別宋慶齡,李云絲毫不敢耽誤此事,當即向潘漢年請示該怎樣答復宋慶齡,潘漢年沉吟道:“孫夫人的入黨問題,必須由中央來考慮。明天,你對夫人講,她和中共黨員一樣?!?/p>
李云第二日照實轉(zhuǎn)達宋慶齡,宋慶齡果然非常高興,一定要請李云吃飯,并親自給李云烹制她最拿手的菜肴。
同年10月,抗戰(zhàn)形勢愈加嚴峻,毛主席與周總理特地發(fā)電報給宋慶齡,要她趕緊離開上海,前往香港;12月,宋慶齡離滬前,依依不舍拉著李云的手,說:“我和你相處得很好,很合得來,我希望你也能和我一起到香港?!?/p>
同樣舍不得宋慶齡的李云在征得組織同意后,陪同宋慶齡去往香港。李云在香港停留4個月,與宋慶齡朝夕相伴,留下一生懷念的深刻回憶。
1938年4月,上海方面忽然給李云發(fā)去一封電報,告訴她,她的大孩子病重,需要李云回滬照顧。
李云心急如焚地向宋慶齡請假,宋慶齡毫不猶豫同意,并再三叮囑李云,等她的孩子病愈,一定要盡快回香港。
未想,李云卻因工作原因,停留上海,沒能如宋慶齡所愿,回到香港,回到她的身邊。
03,無悔無愧一生:臨終前,她說我這一生從未虛度,對得起我自己,也對得起黨和人民
1939年5月,延安方面又給李云去電一封,說她的丈夫徐強在延安病重,通知李云前去照顧。
李云自上海借道香港期間,寫了一封信給宋慶齡,告訴她自己要去延安了。宋慶齡拜托廖承志替李云辦理相關手續(xù),并請廖承志去接應李云。
手續(xù)辦理妥當后,李云便在廖承志的安排下,與聯(lián)絡員老王一起登船前往越南海防,并乘坐保衛(wèi)中國同盟的救護車,抵達桂林。
正在桂林主持工作的李克農(nóng)告訴李云,由于車輛不定,李云只能等,等有車送她到重慶,再設法前往延安。李云被迫停留一段時間,終于等到香港八路軍辦事處提供的車輛,順利抵達重慶。
到重慶次日,即有一位夫人來探望李云。李云不認識她,夫人笑笑,自我介紹道:“我是鄧穎超?!?/p>
昔年李云在上海工作時,曾聽過鄧穎超的名字,卻無緣一見,而今見到真人,她特別開心,與鄧穎超寒暄數(shù)句后,鄧穎超對李云說:“正巧我因恩來的手傷要回延安,我們一起吧?!?/p>
之后,鄧穎超果然帶李云一起回到延安。
但李云一到棗園,就被隔離審查。直到1943年,周總理從重慶給李云帶回宋慶齡贈予李云的毛巾、手帕等物品,她才被取消隔離審查。
同年,李云被分配到山東分局工作,先后擔任過中共魯中地委機關黨總支書記、中共濟南市第六區(qū)區(qū)委員等職務。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李云回到上海,進入蠶絲公司工作一段時間,又被調(diào)到上海商品檢驗局擔任軍代表及接管專員。
對李云而言,平靜的生活讓她滿足,可她的心底始終留有一個牽掛,即想再去探望宋慶齡。
經(jīng)多番打聽,李云得知宋慶齡已搬到淮海中路,雖然不知宋慶齡家具體電話,但李云還是去了。
她找到宋宅,和多年前一樣,輕輕摁下門鈴。不一會兒,一個男青年開門,問李云找誰?李云不便直言找宋慶齡,想了想,就說自己找李媽。
李媽出來,一見李云,馬上認出她,并十分高興地拉著李云的手,帶她去見宋慶齡。
宋慶齡也特別開心,與李云擁抱后,關切詢問李云這些年近況,包括李云的大孩子。
當?shù)弥钤频拇蠛⒆硬恍邑舱酆螅螒c齡的情緒一下子低落,又害怕勾起李云的傷心事,急忙轉(zhuǎn)移話題,和李云說起別的事情。
不久,李云在宋慶齡的要求下,開始幫助中國福利會工作;1978年,李云調(diào)任上海市政協(xié)副秘書長一職,一直與宋慶齡保持友好聯(lián)系。
暮年時,李云回顧自己的一生,說她不喜歡被拔高,也不喜歡被塑造,她只是在嚴格按照黨的紀律履行自己的指責罷了。她的一生,沒有虛度,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黨,就足夠了。
2013年8月,98歲的李云因病于上海去世,結束了傳奇又平淡的一生。
參考文獻:
《毛委員尋“親”上海市政協(xié)》
《宋慶齡身邊的紅色特工李云》
《歲月有情——記宋慶齡秘書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