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免费|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本之道久久免费

      
      

            <dl id="hur0q"><div id="hur0q"></div></dl>

                李笑來回答家長提問:孩子的善惡是在試錯中習得的

                本文來自李笑來老師在家庭教育社群的第七次直播答疑,我們提煉了文字版和你分享,希望你能得到啟發(fā)(想了解社群私信我)。

                今天,我們從這樣一個話題開始講起: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jīng)》里的這句話,可能是很多的教育者的最基礎(chǔ)的觀念,也是很多家長教育孩子時候比較根深蒂固的一個想法。

                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對“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是有爭論的。

                甚至它經(jīng)常被作為大學生辯論賽里的一個重要話題。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心理學的領(lǐng)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不再是 20 年前 30 年前那樣子,并且腦科學也在不停的發(fā)展。

                導致的結(jié)果是什么?

                今天我們對人的大腦構(gòu)造的了解也與30 年前非常的不一樣。

                所以今天我們其實有必要重新審視“人之初性本善/本惡”的直接的答案。

                每一個人類幼崽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他的性格談不上善也談不上惡,而應該是用“性本無”,沒有善惡去描述。

                這么說其實基于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家在篤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同時,也相信小孩子來到這世上就好像是一張白紙對吧?

                你往上涂什么,畫什么,它就會變成什么樣子。

                你看這不就是矛盾的?

                實際上小孩子來到這個世上確實有點像白紙,但是人類的幼崽到三歲左右的時候,大腦才逐步發(fā)育完整。

                在此之前,它其實只有一個機能從出生開始就是完整的,并且會用一輩子。

                這個技能叫“試錯”。

                試錯試驗,然后錯了就改。

                比如說當我們在熱烈討論孩子該不該打的時候,其實大自然已經(jīng)幫我們打孩子了。

                你想想看小朋友剛學走路,走著走著 “Duang” 摔倒了,他疼不疼?

                他疼,這就是大自然在幫我們打他對吧?然后他學會什么了?她學會原來這么走可能是會摔倒的。

                所以等他爬起來之后,他會想辦法調(diào)整,去避免上一次那個使他摔倒的動作和平衡,然后多摔倒幾次。

                它就避免了很多可能錯誤的姿勢。最終雖然走路姿勢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搖搖晃晃,但他終究能夠正常的走了,她終究不再摔倒了對吧?

                這個就是它的試錯機制在起作用。

                所以當我們的人類幼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對他來講好壞善惡都是不存在的。對他來講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試錯,然后滿足和不滿足、疼和不疼。

                他會通過不斷地試錯,大量的試錯,從早到晚一直在試錯,然后進行所謂的學習,然后逐步習得好和壞,善和惡。

                所以小朋友最初的時候他是不知道善惡的。他是個空白,但它是個自進化的操作系統(tǒng),因為他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也特別厲害機制叫做試錯。

                所以我們不能認為小朋友性本善,我們也不能認為小朋友性本惡。

                善惡是個特別復雜的概念,它不僅復雜,并且很可能需要我們反復迭代著,曲折著,矛盾著學習一輩子。

                所以我們不能用我們的想法去理解小朋友的行為,我們也不能誤以為我們認為善的東西在未來就不會被證明為是惡,甚至我們也不能認為所有我們認為惡的東西在將來有可能會變成善。

                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我先拿一個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跟大家去分析一下。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段視頻在網(wǎng)上被轉(zhuǎn)發(fā)得比較多。

                有一個孩子站在街邊,然后另外一個孩子從后面走過去,雙手一推,把站在街邊那個孩子推倒在地。

                那個女孩就摔倒在地,疼得一直哭。然后緊接著鏡頭沒有轉(zhuǎn)換,從鏡頭外走進來另外一個大人。

                這個大人應該是被推倒的那個女孩的媽媽,這個大人從后面走過去,使勁一推,把剛才推人的那個孩子也同樣推倒在地,然后她也嚎啕大哭,然后就結(jié)束了。

                這么一個視頻,我相信可能很多人都看過,下面的評論清一色都是:干得好!干得漂亮!這種熊孩子就應該治!

                我看了之后,我就覺得五味雜陳,首先我猜,大多數(shù)留言的人可能沒有為人父母,或者很可能是獨生子女的父母,所以他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觀察以及他們的判斷哪出了問題。

                我們家很多孩子,如果你像我們家一樣有一個以上的孩子,你一定會看到兩個孩子會打架,我曾經(jīng)不止一次地在我們家孩子身上看到同樣的行為模式,比如說一個孩子在前面站著,然后另外一個孩子突然跑過去,從后面使勁推了他一下,然后他就摔倒了,前面那孩子就摔倒了,當然就嗷哭了對吧,推他的孩子會在那笑。

                好了,等一下。

                以我們成年人的眼光望過去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時候那個推人的孩子怎么那么壞呢?你從后面推人家那么危險,然后人疼了,你還在笑,你實在是太壞了!

                是這樣嗎?

                其實我告訴你不是這樣子的,就是這個孩子他不知道他有那么壞,他不是想壞誰,其實他是想玩,他覺得那個好玩。

                這是一個孩子還沒學會如何交朋友,還沒學會如何避免危險,還沒學會從他人角度思考,以及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沒學會的時候產(chǎn)生一種特別自然的行為模式。

                所以我跟大家想的可能不一樣,我跟那些留言的人想的也不太一樣。

                我看到的不是一個熊孩子,我看到的是一個可憐孩子,以及兩個可憐的家長。

                視頻里那個孩子,看起來已經(jīng)不小了,四五歲、五六歲可能都有了,然后他竟然到今天為止也覺得那是一種玩樂手段,到今天為止也沒意識到那是一個危險的動作,到今天為止也沒有大人提醒他說你不應該這么玩。

                理論上來講,如果有機會的話,比如說你家里幾個孩子同時一塊長大,或者是說雙胞胎,或者是說有哥哥弟弟姐姐,大概在三歲之前,這種行為模式就有可能被觀察到。

                然后這種行為模式被觀察到之后,在那些了解心理學,了解孩子成長過程的大人眼中,這是一個需要被糾正的行為模式對吧?然后就會采取手段糾正,修正過后之后他就再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

                剛才我們提到視頻里推陌生女孩的那個男孩,假設(shè)他已經(jīng)五六歲了,那說明什么?

                他的家長從來沒有意識到他竟然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然后也從來沒有糾正過對吧?

                然后我們也可以理解后面那位上來就把那孩子使勁推了一把的家長對吧?

                那不氣壞了嗎?自己就一個寶貝姑娘站在街邊,誰也沒惹著咣就被推倒了,多危險對吧?

                所以她也很著急,咣當去推了那個孩子一下。

                但是說句實話,如果這位母親像我一樣了解人類幼崽的行為模式的話,請問他會這么做嗎?

                即便她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當然沒有什么建議,我也沒有什么這個好壞的評價,但是通過這樣一個例子,請大家明白,你看孩子就是這樣的,在他的世界里,他所了解的善與惡和我們了解的善與惡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今天了解的善與惡是我們逐步學來的,不是天生就有,它不是隨著天性就會的。

                有些人主張性本惡。

                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認為小孩子天生就有破壞的沖動,其實不是的,他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他只是嘗試,他想知道那樣行不行,他想知道那樣好不好,他想知道那樣有沒有收獲,所以有的時候他會做出破壞的行為。

                但是如果我們有辦法告訴他,那么做是不劃算的,那么做是不好的,他就不會這么做。

                所以相比于人之初性本善這種天真,更高級一點的說法其實是,托馬斯索維爾所說的:

                每一代新生兒都是野蠻對文明的入侵,我們必須趕在太晚之前教化他們,以便我們的文明得到保護。

                這種說法要比前面那種說法高級一點,因為更為現(xiàn)實。

                前面那種說法,說“人之初性本善”,某種意義上只是人類的或者是成年人的一廂情愿,后面這個相對就更為現(xiàn)實一點,更為準確一點。

                所以,我們對下一代或者人類幼崽的教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然后,當然了還是有很多人天天認為說用愛可以教化一切對吧?

                我們也希望是的。

                但是比較現(xiàn)實的一部分人(比如我)會清楚的知道,愛確實是必須的,它可能是必要的,但它絕對不是充分條件。

                那我想說的是什么呢?

                其實有比托馬斯索維爾更為高級的理解:孩子的性情品質(zhì)其實都是習得的,他是在一次又一次試錯當中,習得了一些重要的品質(zhì)。

                我們經(jīng)常說“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是一個特別天真的說法,孩子天生可能會有一些在我們看起來不好的東西。

                但是我們知道他是習得的,我們知道最初他不是故意的,于是我們就可以設(shè)計很多的方法,使得他逐步理解那些危險的、破壞的是不好的,那些安全的、友善的建設(shè)的是更好的。

                這個就需要大量的耐心了。

                前段時間我還看過一個視頻,也是關(guān)于熊孩子的視頻,大家坐著一塊吃火鍋。

                然后他就往火鍋里扔食物,嘣扔一個,過一會嘣又扔一個。

                孩子用筷子用的挺好,能夾起來花生扔到火鍋里面。但是他把那個東西扔到火鍋里之后,火鍋里滾燙的湯就會濺出來,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辦好。

                這個時候,畫面外伸過來一只筷子,在那個鍋里蘸了一下,然后使勁就甩在了那個孩子手上,那孩子就燙著了,然后那孩子就嗷嗷哭。

                然后下面又是一片歡呼,說熊孩子就得這么治。

                我看完之后在想,這也不失為一種比較不錯的方式。

                這么直接的,馬上的讓他得到了現(xiàn)世報,他知道這個水濺出來是燙的,那可能以后就不這么干了對吧?我怎么沒有想到?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fā)其實也不是很好,因為這個孩子被燙著的時候,他有兩種可能理解方式。

                一種理解方式是:原來我這樣扔東西進去會燙著別人,所以以后我不扔了。

                那當然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希望看到的反應,希望他如此理解對吧?

                但是如果這孩子被燙之后,心含怨念:你個壞蛋你燙我干什么?把注意力集中到燙他的人那個人身上,那么我猜這一次的所謂的教訓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可能種下來更惡的種子。

                當然,通過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可能深入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小朋友的教化過程,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小朋友自己的進化過程,它其實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試錯。

                早期的時候,隨著他能夠正常說話,隨著他能夠不斷地聽人家講道理對吧,慢慢,他對善惡的理解是會逐步提高的。

                我們接下來討論剛才已經(jīng)提過的一個話題,就是善與惡其實是個非常復雜的話題,善與惡也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學問,很可能是我們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的東西。

                我舉一個例子,這涉及到我們今天一位同學問的問題。

                我家孩子一歲八個月,最近老半夜醒來尿尿,五點多鐘然后就不睡了,想讓他繼續(xù)睡,他就會哭的撕心裂肺,要出臥室,一會要喝奶,一會兒要出去,一會兒說不睡,以前睡到 8 點才醒,現(xiàn)在 5 點左右就醒。這本來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我跟老公的意見又相反,老公態(tài)度很強硬,就是要讓孩子上了廁所,就讓他在床上睡覺,大人不管他,讓他自己哭著睡,讓孩子意識到半夜要睡覺。我抱著她來回走還是哭,后來也采用老公這種方法把孩子放在床上讓孩子哭,但孩子越哭越兇,使勁拉著我要出去,真是那種撕心裂肺,哭了半小時還沒有消停。后來我就抱著孩子在客廳問他,是不是真的不想睡了,他不想睡我就開燈陪他玩了,吃了早餐他又睡了,這段時間孩子經(jīng)常這樣。

                我就不再往下說了,因為這是很多父母都遇到的問題。

                好了,那你看,在這樣的時候,請問母親因為舍不得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所以就會抱起來哄自己的孩子,請問這是善還是惡呢?

                父親認為說就應該讓孩子自己睡覺對吧,非常強硬,不哄他,聽起來有點心狠。

                請問這是善還是惡?

                好了,我們再往下看,實際上是這樣子的。

                孩子 20 個月左右之后,不再是睡到早晨 8 點,睡到早晨 5 點就醒了,這本來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然后他就要滿足一些自己想要的欲望。

                三歲之前孩子哭都同一個道理,就是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他就哭。

                那這個時候請問你作為媽媽,你心疼了,你上去抱你覺得是善對吧,但是孩子不懂那么多道理,她不懂爸爸媽媽要好好睡覺,爸爸媽媽還要上班,他不懂這些的,你跟他講時間表,你跟他講配合,他都不懂。

                他只知道一件事情,現(xiàn)在我不想睡,但沒人陪我玩對吧,一會我要睡,你們吵。所以他就一個反應,哭。

                那她哭的時候你給他什么回應,他通過這個試錯就明白了那下次我想要這個回應的時候,我就接著哭就好了。

                所以這位媽媽這么做的時候,她其實不知不覺犯了一個小的錯誤。

                所以這種解決方法很多,這個其實你不用問我,因為關(guān)于育嬰書籍在這方面應該已經(jīng)是非常完善的了。

                比如說如果孩子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又需要他睡到 8 點,那怎么辦呢?就是晚上晚一點讓他睡,這都是常見的方法。

                但更為重要的是什么呢?

                不是孩子每一次哭你都應該回應的。

                是,你聽著撕心裂肺,他不累的還是不累的。

                孩子的哭是特別適合他的身體的,而且我告訴你孩子哭還對肺活量有好處,沒有孩子僅僅因為哭生大病的,僅僅因為哭甚至有生命危險的。

                所以你作為父母其實應該要自己做一個判斷,就是她現(xiàn)在的這個哭你是否應該去做回應?

                如果你的判斷告訴你應該做回應,那你去做一下回應。如果你的判斷告訴你說不需要做回應,那你就讓他哭去。

                哭半小時是撕心裂肺,他也累。然后下次他就知道到了我這次試錯沒成功,下次我換個方向試。

                所以孩子的很多習性都是父母一點一點去應對他的試錯策略最終產(chǎn)生的。

                所以你看,在跟人類幼崽打交道的過程當中,你要牢記一點,他就是一個有試錯機能的操作系統(tǒng),你要想盡辦法去理解他的行為模式,然后給他正確的回應。

                我們再接著說善與惡。

                其實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樣子的,人們對善惡的理解往往是非常膚淺的。

                尤其當我們討論家庭教育、家庭建設(shè)的時候,原本父母對善惡的理解應該非常深刻,才能夠把家庭教育、家庭建設(shè)搞好對吧?

                人們對善惡的理解太過膚淺了乃至于說一刀切,特別想當然。

                當然了,在之前我有一次做這個答疑的時候,也跟大家提到過一個概念叫必要之惡,不是所有的善都是好的,不是所有的惡都不可取的。

                然后我還在另外一些這個答疑課程當中專門提到過這樣一件事情的,你的善意不一定帶來好的結(jié)果,善因有可能有惡果對吧?

                你看善惡就是很復雜的,非常非常復雜,不像你想的那么簡單。

                我再給大家舉一個最近發(fā)生的例子,這兩天在微博上有一堆人在拼命的爭吵說:高鐵上是不是應該賣衛(wèi)生巾?

                就是你讓我回答這個問題,賣就賣唄。在此之前,我可能從來沒有想到過這樣一件事情竟然會引發(fā)大家的爭吵。

                你上去觀察一下這個反方和正方的支持理由你就崩潰了。

                你會發(fā)現(xiàn)反對這件事情的大多數(shù)都是男人,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男人對女性來月經(jīng)這件事情那么的想當然。

                好多的大 V 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比如說其中一個大 V 說:那你啥時候來事你沒點逼數(shù)嗎?

                我就好奇怪,你怎么會這么想?

                當然,這個就是整個社會的現(xiàn)狀,你去看善與惡的判斷標準,在成年人群當中竟然如此地不統(tǒng)一。

                還有人在那說難道你想讓衛(wèi)生巾和盒飯一塊賣嗎?

                那個意思是說那個高鐵上售貨的那個售貨的推車,里面又放盒飯,又放衛(wèi)生巾。

                然后我的想法就是,那又怎么了呢?又不是拿衛(wèi)生巾包著你的盒飯,你什么觀念啊?

                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他多么想當然地去處理這樣一件事情。

                然后當他說出這樣一番話的時候,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惡的,善惡是要學習的。

                例子特別多,我只舉了一個。

                所以善惡很可能是我們這一生都要掙扎著去學習的東西,而不是大家那樣想當然的東西。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要明白,我們指望孩子人之初性本善是我們想多了,然后當然接下來我們再討論下一個話題,就是既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它沒有善,它沒有惡,它只是一個有著試錯機能的進化機器,我們就不應該一廂情愿地認為說他們就是善的。

                當然我們也不應該膚淺的認為他們那些天生的看起來像是破壞性的東西,就是惡的。

                那我們應該怎么教會他善良呢?其實鑰匙在另外一個地方,就是你盯著他的行為去糾正他,還不如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糾正他。

                到最后,那些善良的人更大概率上是什么呢?

                同理心比較強的人,他不希望自己是被傷害的,他也不希望別人受到傷害。

                所以同理心其實是人類善良的根本,所以就是你更多的應該想辦法去培養(yǎng)他的同理心。

                那么關(guān)于如何培養(yǎng)同理心,又是一個特別大的話題,我們講十個小時可能都講不完,但是我已經(jīng)把答案在這放給你了對吧?

                這世界又不是只有李笑來一個人在傳播知識對吧?

                你過后哪怕百度一下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同理心,也可以得到很多很多答案和很多很多的啟發(fā)。

                關(guān)鍵就在于說我們不應該天真的認為人之初性本善,也不應該膚淺的認為人之初多少有點惡。我們應該非?,F(xiàn)實的認為“人之初”是一臺試錯機器,需要我們不停的輸入數(shù)據(jù),不停的給他反饋,希望他由此得到正確的進化。

                那方向在哪里呢?方向在于同理心,培養(yǎng)一個孩子同理心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如果他真的有同理心了,那么它就會更趨更容易或者更大概率的趨向于善。

                所以其實善這件事情簡單講倒也不是沒有,自古以來的原則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這就是有同理心的人才能夠正確理解,才能夠說出來的話。

                所以關(guān)于人之初的善惡問題,我想我啰啰嗦嗦也說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回答幾個問題。

                笑來老師講到過自己的孩子在專注于任何事情的時候家人和阿姨都不可以打擾,要像呵護生命一樣呵護孩子的專注力??墒敲刻鞎r間只有那么多,孩子放學回家后開始玩樂高,專注進去的話可以一直到9點該睡覺了,作業(yè)都沒時間寫了怎么解決呢?寫完作業(yè),洗洗準備該睡了,然后又開始看書,看到半夜不睡覺,第二天起床完全沒精神,去學校反而要睡覺了。所以我的問題是在給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節(jié)奏,比如早睡早起,早起鍛煉,和不打擾他的專注之間該如何平衡?

                我看了這個問題之后,我就稍微有一點頭疼…

                就是作為父母,你好像邏輯上并不是特別過關(guān)。

                專注也分為很多種,你說專注寫作業(yè)是不是?專注玩樂高是不是?

                本身當孩子專注的時候不去打攪他,這是對的。

                但是孩子從事的種種活動當中總是有優(yōu)先級的。

                兩三歲之前他專注什么我們都不打攪他,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等他上學了,等他有其他任務(wù)了,我們開始要給他定規(guī)則了對吧?

                你必須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有些游戲?qū)W⑵饋磉h比有些學習專注起來容易太多,因為那些游戲就是設(shè)計來吸引你注意力的。

                而學習它本身沒有有趣的義務(wù),也不是為了吸引你注意力而設(shè)計的。

                所以當孩子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要想盡一切辦法跟他溝通了。

                比如說那種特別容易吸引他注意力的游戲,別說樂高了,包括手機、游戲等等,它就只有一小時可以玩,必須只有一小時,或者時間家長定,但是超過這個點不行。

                它還可以成為你的懲罰機制的一個,叫砝碼。

                沒有獎勵,最多就倆小時,但你做錯事了就變成一個半小時對吧?再做錯事就一個小時,再做錯事今天沒有了,再做錯事了,這星期都沒有了。

                所以我的意思是說,你首先要分辨一下,注意力集中本身是好事,但是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注意力需求,以及不同的注意力集中難度。

                你當然要引導著他在更有意義的以及更有難度的地方去鍛煉他的專注力,是這樣子對吧?

                另外一個家長問了一個比較類似的問題,她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跑神怎么辦?

                兒子從一年級開始,老師就三天兩頭叫家長,原因是上課小動作不斷,注意力不集中,老跑神。又是揍又是教訓,好說歹說都嘗試了,一直到二年級后半學期才好一點。現(xiàn)在過了一個暑假,開學三年級又開始了,老師又反映上課跑神,我是個急性子媽媽,遇到慢性子孩子一度以為他是多動癥,想帶去醫(yī)院被家人勸阻,現(xiàn)在已經(jīng)憤怒到麻木了,加上他在叛逆年齡8歲,不知道該怎么跟他溝通。

                8 歲叛逆什么,你想什么呢?

                是這樣子的,第一件事情,你不要強求你的孩子上課不跑神。

                你沒上過學嗎?你上課不跑神的嗎?你上課注意力集中的嗎?你為什么跑神啊?99% 的情況是老師上課講的沒意思,這是實話,他講的那么沒意思,跑神不很正常嗎?

                所以你對待你的孩子,有點要求太高了,但是我給你一些思路。

                第一,小學那點東西,你作為家長稍微帶他預習一下,他上課一直跑神也不會影響他的成績的。

                這你不就放心了嗎?你擔心的是什么?你擔心的是他被老師罵還是你被老師罵呢?你擔心的不是你孩子跟不上嗎?

                孩子上課跑神兩個原因,一個是老師講的沒意思。另外一個是他自己都會了,不愿意再聽一遍。

                無論是哪個,你要解決的是什么呢?你帶他稍微預習一下小學那點東西,只要孩子不笨,稍微預習一下,上課全跑神也沒關(guān)系的,這是第一個角度。

                第二,你要跟他溝通。

                溝通什么呢?

                不是溝通你上課應該注意力集中。應該溝通的是:老師在上面講課很辛苦的,你下面小動作不斷,就會打斷他的注意力,就非常不禮貌,老師就會心情非常不好。那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不也煩躁對吧?你為什么要讓老師心情不好呢?并且你上課總是小動作不斷,你同學也不喜歡你的,那你說你在班里沒人緣,你多吃虧。

                所以你看,你換一個角度去講,可能對你的孩子來說更有說服力。

                你告訴他一個那么抽象的指令,讓他上課注意力集中,我覺得真挺難的。而且我們學校的老師我不是批評他們,我自己都當過老師,我知道的有時候挺愁人的。

                我舉一個例子,當年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說你好好想想,所有老師都跟我們說過這樣的話:你仔細想你認真想。

                但是呢,從來沒有老師認真教我們究竟應該怎么想。

                所以到最后小朋友們上課說仔細想想,他們就這樣使勁咬嘴唇。

                為什么?

                因為老師不教怎么想對吧?我只是舉個例子,所以你不要太過信任學校里的那些老師了,我不能多說,再多說我又該挨罵了。

                好了這是兩個關(guān)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話題。

                我再解答一個話題,今天我們答疑就結(jié)束。

                孩子現(xiàn)在8歲上一年級,放學回家后,會一直聽手機里的故事,比如偵探類的,邁克狐、猴子警長什么的,幾乎不怎么閱讀文字,比如看書。因為這個事情我特別焦慮,畢竟笑來老師也說過,文字能力的重要性,請大家?guī)臀抑更c迷津。

                你著急太早了。

                你回想一下你八歲的時候你正常上學,請問你識字足夠多嗎?你自己拿著字典,有那耐心把一整本書從頭到尾讀完嗎?

                所以其實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初中之后才正式開始長時間的閱讀的。

                在此之前識字的數(shù)量也不夠,閱讀理解能力也不夠。然后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也不夠?qū)Π桑?/p>

                所以我認為太過著急了,然后他有興趣輸入很多東西。其實你應該高興才對,你管它是文字還是聲音對吧?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輔助的手段,你可以用“朗讀會”幫孩子順利建立自主長篇閱讀的習慣。

                “朗讀會”是你作為父母能幫助孩子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每天給他們朗讀一小時,朗讀什么都可以,孩子喜歡聽《麥克狐》,那你就給他朗讀《麥克狐》,孩子喜歡聽《猴子警長》你就買本《猴子警長》。

                你作為真人給他之字不差的朗讀,遠比他聽手機里的音頻好一萬倍,所以你作為父母愿意帶著孩子朗讀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習慣,未來我會在我們的這個好的家庭教育社區(qū)里反復強調(diào)這件事情。

                好,今天的答疑就到這里告一段落,我們下周再見。

                鄭重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9月20日 06:26
                下一篇 2022年9月20日 06:26

                相關(guān)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