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車的解決方案,很多企業(yè)選擇用一塊大屏幕來敷衍了事。
傳統(tǒng)燃油車配上一塊中控大屏,通過內置APP來豐富功能性配置,對于他們來說,這就是一臺智能汽車,的確相比于燃油車擁有更好的可玩性,但現階段討論智能,都太早了。
智能汽車其實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是在傳統(tǒng)燃油車基礎上豐富配置而來的產品,如果讓我精準的來形容,那么“娛樂型汽車”可能會更精準一點。
目前來看,企業(yè)想要表達的智能主要分為兩點:
1、駕駛智能,也就是目前L2+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有L2+的都可以稱之為智能汽車,因為這一套系統(tǒng)能夠輔助駕駛,比如說跟車距離過近的時候,可以自動調控距離,甚至直接剎停,雷達、攝像頭綜合監(jiān)測的時候,如果發(fā)現車輪壓到實線,那么它將會介入工作,輔助駕駛員校正車輛。
的確在日常使用過程中,L2+更加的智能了,至少能夠幫助我們規(guī)避風險。
2、娛樂智能,底層邏輯是用車聯網和智能語音系統(tǒng)組成的車載大屏系統(tǒng),你可以理解是一個關聯車身硬件結構的iPad,可以在這個屏幕中播放因為,調取導航,甚至調控溫度。
這是目前所有企業(yè)能夠做到智能化的極限了,無論是電動車還是燃油車,智能的發(fā)展方向都應該是輔佐車輛發(fā)展。
即便是如此,也有很大一部分所謂的“智能汽車”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做好人機工程體驗,車機系統(tǒng)的UI設計、流暢程度以及穩(wěn)定性差強人意。
我見過很大一部分車主仍然在使用手機支架,通過手機導航來解決日常出勤問題,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使用的就是一臺“智能汽車”。
其實對于更多消費者來說,智能汽車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能夠解決音樂、導航、尋車這三大痛點,語音喚醒的確非常好用,但導航這種需要及時反饋、精準度高的功能性配置,車機系統(tǒng)處理卻非常尷尬。
目前8155是頂級的車載芯片,雖然算力在車載芯片中表現強勢,但相比于手機芯片算力仍然有巨大的差距。
一方面,車載網絡的確存在不流暢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少企業(yè)的UI設計存在問題,導航設計、界面顯示以及與軟件的適配工作做得并不好。
對于更多人來說,精準的導航依然是手機,再好的車機系統(tǒng)在手機面前,也只是擺設。
回歸到日常使用層面,絕大倒數車載導航系統(tǒng)的難用程度堪比凱立德,但仍然有大量企業(yè)將其視為香餑餑,根本原因是導航作為最重要的配置之一,即便是相比于手機導航有巨大的差距,但也不能放棄這一重點配置。
甚至有不少企業(yè)將導航、音樂、自動駕駛輔助定義為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