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李月亮 劉易宙
每晚八點(diǎn)半 陪你看人間
這個時代,出現(xiàn)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熱搜話題:
“朋友去世了,ta的微信你會繼續(xù)留著還是刪除?”
20%的網(wǎng)友選擇了刪掉,理由是看見會傷心。
80%的網(wǎng)友選擇不刪,因為要留個念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選擇、自己的理由,所以刪或者不刪,其實沒有對錯之分。
但其中有一條留言, 讓我印象深刻:
“父親肝癌去世,然后就看著他的微信被移出了該群,和被一些好友刪除?!?/p>
雖然早知道人走茶涼的道理,但這句話還是讓我挺難受。
01
李月亮 ?
大家還記得趙英俊嗎?
就是唱《大王叫我來巡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那位。
今年2月3日下午2點(diǎn)33分,因癌癥去世,年僅43歲。
那天晚上8點(diǎn),也就是趙英俊離開這個世界后的第5個半小時,他的微博卻突然更新了。
是他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篇小作文,他的親友發(fā)送的。
這封提前寫好的遺書,曾給了我很多感動與思考。
關(guān)于遺憾,他寫道:
“真是舍不得?。∥姨珢圻@個世界了,太愛這個時代了,也太愛我所過著的生活了”
“我還沒娶我愛的人為妻,還沒有生一個孩子,還沒帶爸媽去海邊沖浪……”
“還沒看到祖國統(tǒng)一,還沒看到海賊王的結(jié)局?!?/p>
關(guān)于離別,他寫道:
“你們知道我是個多酷的男子,別搞得黑黑白白,哭哭啼啼行嗎,LOW掉渣子了,都給我穿上最帥氣美麗的衣裳,音樂放起,咚次咚次嗨起來,小酒喝起來?!?/p>
“用你們的狂歡送我最后一程,酷斃了!“
難過的話要笑著說,短暫的人生要瀟灑地走。
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他的朋友都叫他“瀟灑哥”。
真的好瀟灑一男子啊……
但整篇遺書里,讓我覺得最戳心的一句話,其實是:
“希望你們別那么快的將我遺忘,只要還有人記得我,記得我的歌聲,我可能就還在某個角落,陪伴著你們。”
于是,兩個月后,4月1日,愚人節(jié)。
一大群人聚在一個房間里,一首接一首地唱趙英俊寫過的歌。
大鵬、薛之謙、姚晨、張靚穎、岳云鵬、王源、肖央、喬杉……都來了。
酒擺上了,音樂也放起來了。
這是他的朋友們,為他開的一場特別的追思會,用一種趙英俊喜歡的方式。
追思會上,還播放了一段趙英俊于2018年錄制的視頻,那是他剛剛查出患癌時。
一身黑衣的他,獨(dú)自坐在鏡頭前,用開玩笑的語氣,向朋友們打招呼:
“TM還能不能再搶救一下,估計是搶救不了了,如果能搶救的話不會放這個視頻了,既然放了這段視頻,那我TM真的離開了這個世界?!?/p>
“我的故事停止了,但我覺得,我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故事可不少了?!?/p>
“你們互相講一講好吧,那樣我就永遠(yuǎn)活在你們的身邊?!?/p>
“不要把我忘了,永別了這個世界?!?/p>
最后,他起身關(guān)掉了攝像機(jī)的鏡頭,就像關(guān)掉了自己的整個人生……
這段視頻,其實并不煽情,卻很催淚。
因為故作輕松的神情之下,他的“舍不得”和“別忘了我”,實在太過于誠懇。
所以,在得知自己無法抵抗死亡的時候,他還在拼命抓住一切的機(jī)會跟大家告別,希望人們不要忘記他。
記得有一種說法,說人會經(jīng)歷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心臟停止跳動的時候,在生理上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在社會中宣告了他的死亡;
第三次,是當(dāng)世界上再沒有人記得他的時候,他就真正地死去了。
02
李月亮 ?
所以回到文章一開始的那個問題:朋友去世后微信要刪除嗎?
我的答案是:不刪。
起碼我自己是希望,我的網(wǎng)絡(luò)賬號,包括公眾號、微信、微博、QQ、B站等等,起碼有一個,都保留下來。
萬一有人想看我,好有個去處。
因為21世紀(jì)的我們,是生活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社交媒體的一代人。
一個人在網(wǎng)絡(luò)上的發(fā)布過的文字、照片、視頻,都是我們曾來過這個世界的證據(jù),記錄著我們真實的悲歡喜樂。
如果有一天這個人不在了,ta的網(wǎng)絡(luò)賬號其實也是一種遺產(chǎn)和遺物。
事實上,如何處理“網(wǎng)絡(luò)遺產(chǎn)”,一直都是個難題。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社交媒體上每年都會產(chǎn)生大量的真實死亡用戶。
如果刪除賬號,對逝者的親友而言,情感上很難接受。
但如果不刪,就會出現(xiàn)大量無主賬戶,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盜用,淪為垃圾賬戶。
記得之前就發(fā)生過,一位已經(jīng)去世兩年多的博主,突然在微博上“復(fù)活”,到處留言、評論,還給某明星打榜。
網(wǎng)友們起初驚訝萬分,繼而明白是盜號,紛紛感到憤怒:“盜號盜到逝者的頭上,連他在世間最后的自留地也要糟蹋,太過分了!”
正好,我前幾天看到一篇題為《一個人去世后,他的B站賬號會怎樣?》的文章。
原來B站早就推出了一個叫“紀(jì)念賬號”的功能,當(dāng)用戶去世后,家屬可以將逝者的賬號申請為紀(jì)念賬號。
申請成功后,賬號會被凍結(jié),之后任何人都無法登錄和進(jìn)行操作。
賬號里原本的內(nèi)容,都會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同時,逝者的個人主頁上,還會出現(xiàn)一段來自B站官方的悼念文字。
我覺得這個做法挺贊的。
因為很多賬號,不僅有他一個人存在過的痕跡,還有那些與他互動過的彈幕、評論,這是一段大家共同擁有的回憶。
比如,2014年去世的UP主@Neuuuuu。
之前會發(fā)一些唱歌的視頻,粉絲們都喜歡叫他“大爺”。
圖源:UP主@Neuuuuu
他已經(jīng)離開快7年了,但每天依舊有很多粉絲去他的視頻下面留言,聊聊最近發(fā)生了什么事:
“現(xiàn)在是2021年,大爺,我們撐過疫情時代了!”
“多么溫柔的歌聲啊,記得下輩子要活得開開心心呀!”
“我關(guān)注了一個永遠(yuǎn)拖更的UP主,但我不想取關(guān)?!?/p>
只要賬號還在,只要他留下的痕跡還在,只要還有人記得他,他就不算真正的離開。
這就是“紀(jì)念賬號”的價值所在。
03
李月亮 ?
事實上,“紀(jì)念賬號”的存在,不僅是對逝者的情感追憶,也是對生者的一種死亡教育。
比如,一個叫“嚶嚶”的小姑娘,她就完全接受不了自己喜歡的UP主突然去世。
因為在那之前,她從來沒有細(xì)想過死亡這種東西,生氣時還經(jīng)常把“自殺”掛在嘴邊。
在看到那個之前特別鮮活的人忽然離世后,她終于明白了死亡的重量:
“當(dāng)時我就拿著手機(jī),低著頭。想哭,但又沒有眼淚出來?!?/p>
“她以后都不會更新了。留言、私信都不會回復(fù)了。”
另一位名叫“小汪”的男生也說: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死亡的悲傷。我無法想象,要是我死了,我身邊的人會有多么悲傷?!?/p>
很多年輕人,其實不會主動思考死亡這件事。
就像白巖松說的:“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像個小學(xué)生?!?/p>
恐懼和逃避,讓我們很少愿意直面死亡。
所以,不管是那些平臺上的逝者賬號,還是我們社交軟件上的已逝好友,我都覺得其實是可以保留的。
一來,供我們懷念,想ta的時候可以去看。
二來,也是對我們的提醒,讓我們更了解生死的意義。
就像趙英俊的視頻,我每隔一段時間去看,都會有新的感觸。
只要那個視頻一直在,他就一直在提醒我們,要好好活著啊,要珍惜時光啊,否則到臨走的時候,是真的舍不得呢。
而只要他一直在啟悟我們,他其實就沒有真的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