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早晨7時30分28秒,搭載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點火發(fā)射。
二十分鐘之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央視新聞超近視角
△發(fā)射時航天員敬禮
△拋逃逸塔
△拋整流罩
△船箭分離
△太陽帆板打開
△太陽帆板打開后,兩位航天員握手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y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其中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項目,即“太空養(yǎng)蠶”“雙擺實驗”,以及“水膜反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這些實驗,幫助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微重力環(huán)境中事物的狀態(tài)變化。
航天員出征時手里為什么提個小箱子?
很多人都很好奇,航天員出征時為什么要拎個小箱子,箱子還有管子連接航天服,做什么用?
航天員穿著航天服準備進入飛船艙之前,他的航天服需要通風。航天員手中提的小方箱子就是一個手持的通風機,這是小型的便攜通風裝置,帶電源和風扇,為航天服提供一定的通風量,來保證人體的熱舒適性。
這個設備只在上飛船的路上使用,不帶到飛船上使用。進入飛船后,把原來接箱子的接口接到飛船上,由飛船提供航天服各種儀器工作用的電能以及溫度控制。
航天員有100多種美味佳肴
工作時間:做六休一
據介紹,這次飛行任務中,航天員在軌30天配備6大類近百種食物。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欲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等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后,醬牛肉、魚香肉絲等傳統(tǒng)菜肴,五天之內菜譜不會重樣。而且,航天員還可以享用甜點。
主食有米飯、黑米炒面、牛肉米粉等等,菜品主要有土豆燒牛肉、油燜筍、蘿卜燒三珍,還有一些白菜蛋花湯、去膩茶等等,還有飲料桃汁等。
科研人員介紹,神舟九號航天員的食譜周期是4天,他們?yōu)楹教靻T準備了70多種食物。而這次飛行食譜周期延長了1天,航天食品5天內不重樣,品種和種類比原來更豐富,根據航天員個人的口味準備了主食、副食、飲品、調味品和功能食品等6大類近100種食品。
在飛行的不同階段 航天員的食品包有差異
航天營養(yǎng)與食品分系統(tǒng)副主任設計師臧鵬介紹,根據飛行時段的不同,科研人員對食物進行相應配餐和組包。
這個包是在自主飛行段宇航員使用的包。
這三個包是進入組合體后航天員使用的食品包。
飛船推遲返回的話航天員吃什么?應急食品很充足
在這些食品包中,有一個橙色的包, 臧鵬介紹,這是在應急狀態(tài)下供航天員使用的食品包。
這個包里裝有每名航天員一人一天的應急食品和應急飲水,主要是為了應對飛船推遲返回,或返回之后等待救援期間,航天員所使用的食品和飲水。
此外,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環(huán)控生保研究室研制了太空食品加熱裝置,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能夠吃到熱食。
來源:央視新聞、杭州交通91.8微信公眾號(ID:hzfm918)、共青團中央、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