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宇宙”概念突然火爆全網(wǎng),各行各業(yè)都開始元宇宙,從互聯(lián)網(wǎng)、時尚圈到食品、房地產,儼然一副萬物皆可元宇宙的情形。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xiàn)實世界虛擬化、數(shù)字化的過程,也可以說元宇宙其實是一種沉浸式的互聯(lián)網(wǎng)體驗。而深度合成作為AI技術的新應用,可以自動生成文本、語音、圖像、視頻等各種數(shù)字內容,成為當前元宇宙發(fā)展的關鍵技術。
深度合成Deep Synthesis,以前曾被稱為Deepfake,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深度偽造”,近年來由于深度合成技術門檻快速降低,技術的濫用,個人信息安全、數(shù)據(jù)泄露等各類安全風險問題接踵而至。
目前深度合成技術已進入商業(yè)化應用階段,在音樂、影視、綜合娛樂、社交等多個行業(yè)場景中被推廣應用,我們在享受深度合成帶來娛樂的同時,威脅也隨之而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深度合成技術偽造音頻、視頻,實施誣陷、誹謗、詐騙、勒索等違法行為。
2020年12月,某公司財務接到領導電話要求立刻給供應商轉款兩萬元,并將轉賬信息以郵件形式發(fā)送到對方郵箱,理由是避免繳納滯納金。由于電話中老板的口音十分逼真,公司財務毫無懷疑地在一小時內完成了轉賬。
2021年10月,安徽合肥警方曾查獲一起非法利用深度合成技術偽造手機用戶人臉動態(tài)視頻破解身份核驗,為黑灰產業(yè)提供注冊虛擬手機卡等技術支撐的案件。
利用深度合成技術實施違法犯罪活動不僅致使人臉識別技術風險加劇,更是對社會信任關系的嚴重破壞。俗話說,眼見為實,但當眼見、耳聞都不再是真實,那社會信任將蕩然無存。當你的人臉特征被盜取,你該如何證明“我就是我”,人臉識別安全又該如何保障?
當前不少行業(yè)及領域都已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用于身份認證,而利用深度合成技術生成的假人臉或假視頻足以欺騙人臉認證,給人臉識別系統(tǒng)帶來了極大的安全威脅。
為了進一步應對由深度合成技術帶來的威脅,在技術層面上將提出與時俱進的偽造檢測方法和技術,其次是要在監(jiān)管和法律層面予以保護,這也就給人臉識別技術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和要求。
因人臉識別屬于人體表外特征,有著非接觸性、易提取等特點,導致生物特征時刻暴露在外,極易被盜取,也為深度合成技術造假提供了重要素材。
常見的人臉識別、指紋、虹膜等生物識別均屬于人體表外生物特征,從安全及隱私程度上要低于人體表內生物特征。目前使用較多的人體表內生物特征有掌靜脈和指靜脈兩種,靜脈特征隱藏在皮膚下,很難被仿冒復制,同時靜脈識別捕獲的是血管紋路圖像,具有活體識別特征。與人臉識別相比,靜脈識別在保護隱私上的優(yōu)勢更為明顯。
雖然深度合成技術的確對我們的社會安全及經(jīng)濟安全帶來了一些風險和威脅,但其的確存在著一些正面使用的前景,我們對于深度合成新技術的不良應用在提高防范意識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個人的生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