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似乎籠罩著一些悲觀失望的情緒,除了大勢所趨外,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作出來的?;ヂ?span id="ics6o6y" class="wpcom_tag_link">網大廠或者其中某些所謂的BU的衰敗,總結幾個特點吧。
1,領導者的能力不足?,F在都在強調團隊年輕化,拔苗助長了一批年輕的管理者。好處是團隊更有活力了。但是這種活力并不等于戰(zhàn)斗力。由于管理者經驗缺乏,缺乏決策力,錯失了很多良機。也就是說,老板不拍板,讓下面的人怎么干呢?以至于整個團隊慢慢的松散下來,目標越來越模糊。還有一種能力欠缺是經驗不足或者專業(yè)力不夠,大家知道互聯網大廠有周報的形式,有的說是取消了,但是對于底層小員工,基本換湯不換藥。是周末的周報取消了,周五額外加了個周會呢,還有各種文檔要編輯呢。對于普通員工,只是寫周報的形式變了。那為啥這條歸結于領導者呢?因為大家的內容會原封不動的出現在老板的周報里,甚至連錯別字都沒改,哪天提交的晚了還得被約談。作為管理者,上不能獨立完成周報,需要拼接素材,想必也沒有通盤思考的能力,所以還是能力不足以服眾。
2,靠預估ROI決策。作為投資者,肯定是要看投入產出比的,這個有什么錯呢?問題的關鍵是看誰的?,F在的所謂的老板們喜歡看的是別人家的ROI。事情在你自己還沒做之前,具體能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數字實際上是沒有答案的,如果老板非得要你給一個答案,那要么就是拍腦門來的,要么就是抄別人的,要不然怎樣,不給數就不讓通過,反正都不是自己的,哪一個都不準。那么要這個數的意義何在呢?反而,因為這些破數,會錯失很多螃蟹,只能做個追隨者,不能做那個創(chuàng)新的人。第一個探路者永遠都是別人,這邊還在和數字較勁呢,新的發(fā)展里,又能剩下多少湯給這些數據打工仔呢?可能連肉的影子都看不見吧。
3,問題的提出者太多,解決問題的人太少。也就是大家只提問題,不想解決方案。一個團隊中,挑毛病的多,做事情的少。隔著屏幕也能感覺到一種不詳的征兆。為什么呢?這意味著干的越多錯的越多。越是干活的人越是被挑戰(zhàn)。天下唯庸人無咎無譽,越是無作為的人越是安全,在一個不鼓勵做事的團隊中,又能有什么成就呢。慢慢的,大家都不去做了,這個團隊其實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論氣數已盡的其他現象,歡迎大家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