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中文免费|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制服|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本之道久久免费

      
      

            <dl id="hur0q"><div id="hur0q"></div></dl>

                漢開了小一年的感受

                先說說為啥會想到買一輛純電新能源車,當時最大的感受,就是覺得純電車和以前的燃油車有太多不同,激發(fā)了我想要買一輛車的想法。

                老實說,我人生的前30多年,就沒有買車的欲望。當然各種10多萬20萬左右的燃油車我也開過一些,怎么說呢?

                駕駛體驗太差了,10萬級別的車吧,完全沒法提,發(fā)動機抖動、內(nèi)飾塑料感讓人無法忍受;20萬級別的車呢,多少好了點,但也好得有限。

                當然上到40萬、50萬那些豪車,可能感覺完全不一樣,但這么貴的車我也買不起,而且感覺更加不值——老覺得這錢有多少都是花在了品牌上,妥妥的智商稅啊,咱們又不需要用豪車來裝點門面,圖啥呢?

                所以就一直沒買車。

                其實純電車剛出現(xiàn)那兩年,就給了我很深印象,但是在2018年那兩年,無論是特斯拉還是蔚來,依然太貴,感覺更多是有錢人的玩具那種概念,離我依然有點遠。

                直到2020年,售價在20萬,續(xù)航在500公里以上的純電車出現(xiàn),我覺得,是時候了。

                說來也巧,2021年咱們國家新能源汽車銷量比起上年增加了近2倍(2020年銷量111萬,2021年銷量296萬),算得上是具有風向標的一年,從2021年起,可以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轉變觀念,接納電動汽車。

                所以我是在一個恰當?shù)臅r間點買了一輛純電汽車。

                20萬級別的燃油車,和50萬級別的燃油車,到底有什么差別呢?

                可能就是駕駛舒適度更好一些。

                駕駛的舒適度,又主要體現(xiàn)在動力加速和乘坐體驗方面。

                20萬燃油車,發(fā)動機肯定不如50萬燃油車,首先是動力不如,加速的平滑感差距很大。加速給油過程中的頓挫感,比起10萬級別的車已經(jīng)好很多了,但多多少少也還有點。

                至于乘坐體驗方面,20萬燃油車和50萬燃油車最大區(qū)別,一個是高速上的安靜感,一個是乘坐的舒適程度。高速上面開到時速120公里,隔音效果好不好?乘坐是不是舒服?這很考驗發(fā)動機,也很考驗整車的內(nèi)飾用料。

                咱們也不敢說30萬級別的純電汽車已經(jīng)達到了50萬燃油車的駕駛感受,但是至少我這輛比亞迪漢,確實非常安靜,高速開到120公里以上,基本上沒有任何噪音;然后乘坐體驗也很棒,大家也都公認如果說特斯拉的內(nèi)飾是毛坯房水平的話,比亞迪漢至少是入門級精裝修了。全皮內(nèi)飾豪華感很強,空間很大,后排完全沒有壓迫感,總體乘坐體驗非常棒。

                純電汽車的動力方面,完全避開了燃油車的缺陷,動力特別足又沒有變速箱,起步基本秒殺大多數(shù)同級別燃油車。

                還有一些其它細節(jié)都不錯。

                其中這個360度影像真的太有用了

                搞得我現(xiàn)在進出車庫、轉彎等等情況,離開了360度影像簡直就沒法開車了。

                還有座椅的通風、加熱功能,后視鏡倒車自動調節(jié)位置等等設計,也都非常實用。

                所以當初我試駕比較了小鵬、特斯拉,感覺還是漢最適合。

                還要說的話,我覺得這款車的顏值也不錯。尤其側面非常好看。

                好了,以上談的都是好的方面。

                那么不好的方面呢?

                駕駛體驗方面,漢的底盤和懸掛確實是弱了點,通過小區(qū)的減速帶,有很明顯的感覺。這也是漢被很多人詬病的地方。

                我的理解,這應該還是出于成本考慮。畢竟比亞迪漢把用料都堆在了內(nèi)飾這些看得見的地方,努力營造豪華感。對于看不見的底盤和懸掛,肯定是能省則省,反正大多數(shù)人也感受不出來太大差別。

                然后漢的車身過大,轉彎半徑也比一般車要大,在停車入庫方面確實比較吃力。就算有360度影像輔助,很多車位還是需要多花一點耐心倒進去。當然這個可能也不能算作缺點,畢竟車大有大的好處,前面也說了。只不過在平常駕駛體驗方面,像我這種技術比較菜的司機,略微有那么點不方便。

                在駕駛體驗方面,似乎沒啥其它大不了的了。

                目前國內(nèi)充電樁的數(shù)量,分布密度依然還有很大提高空間,但我也覺得這不是什么問題。因為充電樁要想擴容,比加油站方便太多了。因為理論上來說,服務區(qū)有多少個停車位,就可以有多少個充電樁。所以未來充電樁一定不會是什么問題,里程焦慮遲早會變成歷史。

                我對純電車的未來,無限看好。

                鄭重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均整理自互聯(lián)網(wǎng),不代表本站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管理員(admin#wlmqw.com)刪除。
                用戶投稿
                上一篇 2022年6月27日 17:57
                下一篇 2022年6月27日 17:57

                相關推薦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郵箱:admin#wlmqw.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10:30-18:30,節(jié)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