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每天的工作被迫陷入填報各種表格、各種手機APP打卡、回復各種工作微信群消息以及應對各類包括績效之類的考核之中,每天疲于應付各種留工作痕跡,就是沒時間去開展實實在在的工作。
無論是地方政府機構(gòu)工作人員還是企業(yè)的職員,每天光是應付這些東西,就已經(jīng)是疲于奔命了,具體實務工作,只能先放一放吧,畢竟,有考核機制在呢。
于是,我們的時間在一天天的空耗中過去,具體的實際工作卻要么無從開展,要么見縫插針的開展以后總是被不停的打斷,工作越來越忙,事情卻總是無法正常的開展,變得越來越糟。
這種情況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這里面到底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下面,我這只身處體制內(nèi)的豬,試著給大家理一理這其中的脈絡(luò):
一、表面原因——科技的發(fā)展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尤其是電腦、手機等辦公輔助工具功能的不斷開發(fā),我們每天要填寫的表格數(shù)量不斷增多,每天要應付的工作APP等層出不窮,每天要隨時回復的微信群也越來越多。
說句題外話,每天除了工作以外,那些討厭的家長群、社區(qū)群等等,也耗費了我們無數(shù)的時間和精力,讓我們在工作繁忙焦躁之余,下班時間都得不到任何的放松,反而越來越焦躁,還不停的想打孩子。[摳鼻]
按理說,科技解放生產(chǎn)力,科技越來越發(fā)達,應該讓大家的工作越來越輕松才對。
結(jié)果卻是,科技的進步非但沒有減輕我們的工作量,反而使得我們的工作內(nèi)容不斷增加,工作量越來越多,而且往往還是大多做得無用功,平白消耗了我們的時間,使得我們的工作效率越來越差。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如果我們沉迷于這些表象,那肯定是沒辦法找到真正的原因的。
科技不過是種工具而已,真正的原因,還是在人身上!
二、問題的根源——容錯機制的喪失
簡單來說,如今的工作氛圍,是越來越不允許大家犯錯,更是有人試圖在運行機制層面上扼殺掉工作人員犯錯的任何機會。
1、萬惡的考核機制和一票否決制
于是,紅線越來越多,一票否決事項層出不窮的增加。
更可怕的是,很多時候,各部門或者各單位之間,他們的紅線和一票否決事項之間,還有很多是完全相違背或者是存在根本上的沖突的。
然后,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最終好像人人都沒有做錯,人人都做對了,結(jié)果,事情就是推行不下去!
最終是如何解決的呢?
改革……
各種各樣的改革,結(jié)果改來改去,非但沒有解決事情,到頭來,大家發(fā)現(xiàn)問題越改越多,最終折騰的,還是底層做事的人。
于是,大家都不敢明面上抱怨了,再抱怨,受傷的還是自己。
其實不抱怨也沒什么用,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新的紅線和一票否決事項隨著某任新領(lǐng)導的心情而再次落下來。
你認為不作不錯,少做少錯就完了?
太天真了,讓人架不住的是,總有領(lǐng)導想折騰,或者說他想“做事”啊。[流淚]
于是,不管底層做事的人想不想,各種考核總是會增加得越來越多。
2、最根本的原因——容錯機制難以實施
現(xiàn)在的社會里面,從上到下彌漫著一股本人覺得很不正常的問題,那就是不允許做事的人犯錯!
這種制度或者說體制運行方式的初心肯定是好的,那就是讓大家盡量少犯錯甚至不犯錯,讓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起來。
但這里面存在的最大問題,那就是人就會犯錯,只要是人在工作,就一定會有出錯的時候。
如果有人試圖從機制上扼殺工作人員犯錯的機會,那么同時扼殺的,還有工作人員的自主性和整個機構(gòu)運行的活力。
于是,面對著層層不斷增加的考核,從上到下的,為了保住飯碗和帽子,大家就越來越不會做事,也不敢做事了。
結(jié)語:
最后,我這只豬說兩句:
一個管理機構(gòu),無論是相關(guān)的制度或者體制想要良好地運行下去,個人認為,最核心的基礎(chǔ)之一,還是要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無論是地方機構(gòu)或者管理企業(yè),一定要牢記一件事情:你們不是在管理流水線上的工人,更不是在管理工廠里的生產(chǎn)機器。
只要是上升到管理這個層面,就必須要有容錯機制,要允許做事的人有一定的犯錯空間,要給相關(guān)管理人員一定的自由度才行。
無論是基層辦事人員,還是基層服務人員,他們本質(zhì)上,其實也是管理者的一部分。
請注意,他們是管理者,不是工廠勞動生產(chǎn)者,更不是可以無條件實施指令的機器!
這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只有搞清楚這個概念,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如果一味地把他們當成生產(chǎn)勞動者來管理和約束,這就是犯了方向性的錯誤。
在方向出錯的情況下,你管理的越用力,使用的手段和措施越多,結(jié)果可能反而越差。
要有制度和機制來制約和限制,但這個制約和限制,必須是有限度的。
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做加法,而是想辦法減少流程和約束的制度,保留根本制度的前提下,想辦法做減法!
只有這樣,才能讓整個機構(gòu)或者企業(yè)重新煥發(fā)活力。
鄧公曾經(jīng)說過,不管是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把你要的結(jié)果告訴他們,然后只要是在不違背國法黨紀的前提下,放手讓他們?nèi)プ觯荒芡瓿扇蝿赵賮硎帐八麄?,這樣他們也心服口服。
而不是人還沒出發(fā),就先套上無數(shù)的韁繩上去。
事情還沒開始,就先來上一大堆的這也是紅線,那也是一票否決機制!
人都束手束腳的了,還怎么開展工作?
老話說得好,過猶不及!
全球各國僵化體制開始衰敗的殷鑒在前,我們不能不從中吸取一些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