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這個標題,恐怕大家一定會認為本人大概瘋了,因為比起優(yōu)點,其實韋小寶身上更多的是缺點,并且還是隨便一挑就是一籮筐的那種。然而就算如此,我還是堅定地認為,凡是看過《鹿鼎記》的觀眾,其中至少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喜歡韋小寶這個角色的。而他之所以那么的討人喜歡,除了重義氣之外,韋小寶 還有 許多 做人 ,處事 的 作風 ,值得 我們 學習 和 借鑒 的 。
頑強的,生存能力
從小在青樓里長大的韋小寶,自然是見慣了所有的世態(tài)炎涼。也學會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
看完這部劇之后,我真的被韋小寶的口才所折服。他這張嘴真的能把活人說死,死人說活。
第一次進京,無依無靠,全憑自己的一張巧嘴,慢慢爬到一等鹿鼎公的爵位,成為皇帝身邊的大紅人。
也因為自己的能說會道,多次化險為夷,成功地收攏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且不說他的圓滑有沒有真實的成分,單看會說話這一條,確實幫他走了很多的捷徑。
對于我們很多人來說,遇見不同的人都能相談甚歡這一條,就能打敗很多人。
有些人在生活中勤勤懇懇,工作中踏踏實實,卻不及那些有口才的幾句話。世上多的是不公平,沒有人愿意等一個璞玉慢慢成長。
我們要做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實力,不斷打磨自己;只要有實力,任何時候,你都能生存下去。
講義氣,會淪落人
雖然小寶有很多不良嗜好:愛女人,貪財,喜歡炫耀,好賭,但是韋小寶心中有大義。
“義”又是什么呢?義在當時就是承諾,義是信任,義是江湖人士的生存根本。
朋友圈子是保護網(wǎng)絡,是人力資本,在危機四伏的江湖,他們就是韋小寶在黑白兩道安生立命的所在,而朋友之間的關系就是“義”,即“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
韋小寶就是利用義氣為自己編織了一張關系網(wǎng)。這個關系網(wǎng)有皇宮里的達官貴族,小寶卻能和他們稱兄道弟;有江湖上的仁義志士,韋小寶和他們不分你我。
所以當小寶有難時,才會有八方志士來援。韋小寶明白只有自己和他人共享富貴,他人才能和自己同甘共苦,對朋友兄弟要情義當先。他雖說首先要利已,但從不能過分。
韋小寶在各處游刃有余,只是因為他很熟悉游戲規(guī)則。按他的話說是“大家有口飯吃”。吃多吃少可以商量,為了吃得好,也可以巧取豪奪,但飯還是要給大家一起吃的。
我們雖不能講哥們義氣,但是要交朋友,適當?shù)財U大交際圈,擴大自己的人力資本。這就是韋小寶在處事過程中所講的“義”。
情商高, 計謀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精明之人,這些人貌似真誠,其實肚子里全部是花花腸子。這些人在《鹿鼎記》中就是那些高官名人和貴胄公子,這也是韋小寶最看不起的一種人。
這種人之所以被冠以“精明”的稱號,就因為他們生活在社會頂端,很多情況下,被虛偽包圍,這些人也是注定沒有真正友情的,能夠在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的,只有利用?!坝绣X人朋友多”就足以說明這個道理。
而韋小寶呢?在很多人看來,他是一個痞子,是一個油滑的人,這也可以說是他的市井之道,他不識字,沒有文化,自然不知道書上的那些大道理,即便是他懂得義氣,那也是從一個說書先生那里得知的。
所以,韋小寶不把自己當成君子看待,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下三濫的角色,茅十八就說他是小人,而且所干的事為人所不齒。
然而,韋小寶雖然認為自己下三濫,可是他從不把自己往小人或君子這樣的詞上面靠攏,他活得難得糊涂。
韋小寶綁了吳三桂的兩個部下張勇和王進寶的時候,從這兩個人的懷里摸出了骰子,于是韋小寶非常高興地說,這兩個人是志同道合之人,他們也是好人。后來這兩個人與韋小寶成為了莫逆之交。
還能夠體現(xiàn)韋小寶難得糊涂的處事 之道的,就是他交的朋友并沒有太過親密的,要不是他的夫人,要不是他的仆人,當然雙兒是一個例外。
這正是韋小寶的厲害之處,他明白和朋友表現(xiàn)出若即若離的關系,沒有什么利害關系,你有難的時候,朋友才會幫助你,一旦和朋友有了利害關系,分開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韋小寶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在和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不要光想著利用,一旦全部是利用了,友誼的小船也就該翻了,保持距離、若即若離友誼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