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想
你有沒有抱怨過生活?
有沒有感慨命不由己?
有沒有想過就此躺平?
以上我都有過,甚至徹底放棄抵抗,向命運低頭。
屈服于命運,可命運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過我。
我想過要去改變,卻發(fā)現自己無從下手。
直到我想起小時候常聽到的兩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和知識改變命運。以前對這兩句話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會覺得這兩句話對也不對。
因為我找不到更好的心靈出口,所以只能姑且相信知識改變命運。于是我開始慢慢地去嘗試讀一些書。
我讀的第一本書叫《了凡四訓》。因為我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的理解不深刻,信得并不堅定。所以《了凡四訓》這本書我只看到一小半就放棄了。
看的這一小半內容,讓我明確了兩件事。一是人真的有命運之說,二是命運是可以被改變的。
高人給袁了凡算命,算出他某年應當考第幾名,某年當廩生,某年當貢生,貢后某年當縣令,在任三年半就應該告退回鄉(xiāng),在五十三歲八月十四巳丑時,壽終在家里。在后來他考試的名次都一一精準地應驗了,袁了凡開始篤信了宿命論。認為“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從此沒有了上進之心,開始躺平接受命運的安排。
《了凡四訓》看到這里我已經看不下去了,因為“榮辱生死,皆有定數”,那么我干嘛還要費勁去折騰?
話雖如此但是我沒有別的辦法,我只能強行逼迫自己繼續(xù)讀下去。
后來袁了凡與一位高僧徹夜長談,知道了如何改變命運。改命的關鍵在于多做善事積累福報,消除惡念。
當看到這里時,我就徹底放棄讀《了凡四訓》了。不是因為我不相信做善事可以改命,而是我沒有機會去做善事。我的生活兩點一線,工廠上班和回家睡覺,沒有時間做善事。放假的時候,我走在馬路上也找不到需要幫忙的老人家。我能做的只是要求自己把每一根抽完的煙頭丟進垃圾桶里。
后來我看小說《劍來》,覺得主角陳平安一開始的命運和自己一樣悲慘。陳平安一根筋地把一套拳譜練了一兩百萬遍。小說數十章都在反反復復提到陳平安練拳,這給我很大的觸動。我活了三十年,從來沒有一根筋地做過一件事,也沒有做成過一件事。于是我默默發(fā)誓要看十萬本百萬本書。小說《劍來》里的很多道理讓我慢慢喜歡上儒家思想和儒家君子。也明白了寫作能啟發(fā)、拯救一些人的靈魂,這也是一件善事。
于是我開始讀《論語》,讀了一周,小有所感。但很難再吸取更多,更深的圣人智慧。心想,可能是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體悟不了大圣賢的真正思想。自己只能從近一點的儒家文人那里去先學基礎。
誤打誤撞我看完了《內圣外王·王陽明》,才知道原來這本書屬于王陽明的傳記類書。也是這樣的誤打誤撞,讓我稍微理解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和“格物致知”。也知道了要想深層次了解王陽明的思想,就得去讀《傳習錄》。
《傳習錄》才看到一小部分而已,我就被里面的幾段話深深吸引?!秱髁曚洝分小副M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還有《中庸》原文:「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知其性,是了解自己。
盡人之性,是了解人性。
盡物之性,是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運行規(guī)律。
贊天地之化育,可以理解為了解世界規(guī)律,了解世間大“道”。從而對天地規(guī)律的稱贊。
知道自己,知道人性和事物,知道世間規(guī)律,這不就是知天命嗎?
知天命何愁不知改命?
回到最開頭的那兩句話:
性格決定命運,了解自己改變自己不就可以改變命運?
知識改變命運,有了解自己、了解人性的知識,有了解事物、了解規(guī)律的知識。知道這些知識就能改變命運。
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都是了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原子,牛頓第一定律……
可是學校一直沒有教我們如何去了解自己、了解人性。我們只能自己去學,自己去社會中體悟。
那么我們該如何去改變命運呢?
說簡單一點就是做圣賢!
何為圣賢?圣賢就是做善事的讀書人!
具體一點就是多做善事,多讀好書。一張優(yōu)美的照片也能治愈人的心靈,一兩句積極的話也能讓人散去陰霾;寫好文章,分享好書都會拯救一些人的靈魂,這都是善事。
中國古人的智慧,你不去了解就不會知道他們的智慧有多么厲害!
儒家思想就是教人做圣賢的??鬃印?span id="4m0dj55" class="wpcom_tag_link">孟子離我們太遠了,我們一時半會讀不懂他們文章的精髓,所以我們可以先讀離我們近一點的儒家文人的文章,比如王陽明。
讀書有了感悟,就寫寫文章激勵自己,也能激勵別人。
我推薦看的書:王陽明的傳記、《傳習錄》再慢慢到四書五經。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詩經》《尚書》《禮》《易經》《春秋》
提到《易經》我就想到《易經》不就是古人總結的這世間萬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嗎。讀懂《易經》不就能更快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嗎?
(歡迎喜歡讀書的朋友一起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