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失蹤”許久的張宏民突然被“罵”上熱搜,
在一段只有9秒鐘的視頻里,他獨自一人坐在街邊,叼著雪糕,
神情漠然地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顯得很是落寞。
然而,面對張宏民的這段近況,網(wǎng)友們卻沒有半點可憐他的意思,
反而開始對其進行“審判”,更有甚者,直截了當?shù)嘏u他:
“對工作事業(yè)無可厚非,但在父母面前不是一個好兒子!”
儼然,張宏民從一個優(yōu)秀的央視主持人,頓時變成了一名“不孝不義的失敗者”。
作為曾經(jīng)的“央視一哥”,張宏民坐鎮(zhèn)新聞聯(lián)播32年未曾出現(xiàn)過一次失誤,
業(yè)務能力毋庸置疑,堪稱主持界的“金話筒”。
但是,另一方面,年過60的他至今未婚未育,一直都是輿論爭論不休的話題。
以至于幾乎每年都會有“XX歲張宏民仍然孑然一身”的熱門新聞。
古人言:“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那么,為什么如此優(yōu)秀的張宏民會至今沒有成家呢?
01 好男兒志在四方
曾經(jīng),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張宏民都被全國的家長們用來當做教育孩子的典范。
因為無論從學習、工作,乃至生活里,張宏民都“板正”到了極點,
沒有半點能夠挑剔的地方,是人人羨慕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可是,鮮有人知道,在張宏民父母的眼里,
他卻并非是個“安分的主”,甚至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還有一些叛逆。
1961年,張宏民出生在北京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里,
他的父母都是教師,母親更是清華大學的校長,妥妥的算是書香門第。
不過,由于特定的歷史背景,張宏民從小并沒有太多的待在學校里,
更多的時候,他都是被父母“關”在一個小屋子里學習。
所以,對于張宏民來說,他的童年簡直枯燥乏味極了,
幾乎每天陪伴著他的只有黑白色的書中世界,壓根沒有跟外界接觸的機會,
以至于后來他忍不住想,自己看這么多書究竟為了什么,真的有意義嗎?
而這一切困惑都伴隨著張宏民的整個少年時代,
直到上高中時,他才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彼時,由于沒有高考的壓力,全國各地的高中管理都相對寬松,放任學生自由發(fā)展。
尤其是在清華附中,那些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甚至還會受到蔑視。
與之相對的,那些擅長體育的人,則更要受到學生們的尊崇一些,
而這也讓后來的清華大學形成了“無體育,不清華”的特殊氛圍。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張宏民與其他學生一樣,都熱愛上了體育。
不過由于先天身體上的劣勢,他總是競爭不過別人,這讓其感到很是苦惱。
有一次,學校舉辦運動會,跑步到了中途,張宏民已然沒了勁,
可周圍同學們期盼的眼神卻讓他不敢停下腳步。
進,腿不答應。
退,心不答應。
這該如何是好呢?
就在張宏民感到兩難的時候,忽然耳邊傳來一陣激昂的聲音,
盡管彼時的他已經(jīng)沒有精力去完全理解那聲音說的是什么,
可那些聲音還是鼓勵著他甩開腳步,幫助其堅持完了比賽。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使得張宏民發(fā)現(xiàn)了聲音帶來的力量,
意識到播音是一項如此有魅力的事業(yè)。
于是,從那時起,張宏民便暗暗下了決心,以后一定要當一名能夠激勵所有人的播音員。
1977年末,高考恢復,張宏民第一時間便報名參加了考試。
憑借著年少時打下的基礎,張宏民在這一場考試中取得了相當驚人的成績,
哪怕放眼全國,依然是名列前茅的那幾個。
可以說,對此刻的他,唯一煩惱的事情只有究竟是選清華還是選北大了。
兒子金榜題名,做父母的自然喜不勝收。
至于他最后是選清華,還是選北大,他們都能接受。
而且按照他們的設想,既然母親是清華大學校長,
兒子怎么也不可能“投敵”,報名到北大去吧!
于是,還未等志愿填報,張宏民的母親便跟學校內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打好了招呼,
希望兒子能跟隨對方學習。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兒子雖然的確沒有“投敵”去北大,
但卻竟然被“中傳”截了胡。
原來,張宏民在當了十八年的“乖孩子”后,終于決定“叛逆”一次,
按照自己的夢想來決定未來。
因此,在志愿填報的時候,他并沒有選擇父母建議的工學,而是選擇了播音主持這條路。
在他看來,或許走父母鋪好的路會很平坦,成功將會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可人生短短不過百年,如果連自己夢想都不去追逐一下,又何嘗不是一種蹉跎時光呢?
所以這一次,張宏民決定要任性一回。
就這樣,“叛逆”的張宏民終于如愿以償?shù)乜歼M中國傳媒大學,
并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播音主持專業(yè)。
此后的四年里,他始終保持著勤勉的態(tài)度,成績一直相當優(yōu)異。
也正因如此,在畢業(yè)那年,當別的同學還需要苦惱找工作的時候,
張宏民已然拿到了央視的錄用函。
自此,他在央視32年的播音生涯正式開始了。
02 將工作當成生活
1982年,畢業(yè)后的張宏民第一時間便去到央視報道。
然而,還未等他來得及熟悉一下周圍的工作環(huán)境,
央視便給予了他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主持《新聞聯(lián)播》。
彼時,《新聞聯(lián)播》開播已有四年之久,
憑借著“央臺”的名號,以及過硬的節(jié)目內容,
早已成為了霸屏全國人民電視的一檔欄目。
在這樣的節(jié)目上擔任主持人,說一句是主持人里的“天花板”都不過分。
也正因為這樣,對于《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的選取,央視一向是慎之又慎,
基本上選取的都是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經(jīng)驗豐富、成熟穩(wěn)重,才不容易出錯。
可張宏民卻打破了這個“規(guī)矩”,要知道那時的他剛剛二十出頭,
就算在學校里再優(yōu)秀,也只不過是個剛走出象牙塔的“愣頭青”,
真的能夠擔當如此大任嗎?
別說其他人,就是張宏民心里都沒個底。
可工作就像是當螺絲,哪里有需要就必須得上,
不能說害怕出事就不做,那樣反而會害得主體散架。
所以,在權衡之后,張宏民鄭重地接下了這個挑戰(zhàn)。
后來的張宏民回憶起那段經(jīng)歷,盡管時隔多年,依然會感到緊張不已。
“因為小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每天十點就要上床睡覺,
但在那段時間,我最早也是十二點才能睡著,
以至于我的父母以為是他們打擾到了我,后來晚上干脆電視都不敢開了。”
頂著巨大的壓力,張宏民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以至于每天睡覺的時候,腦子里還會回想起前一天播過的稿子。
為了能夠沉著應對播音現(xiàn)場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狀況,
張宏民對每篇新聞稿都力求能夠背誦,在他看來,
如果把所有內容都能記在心里面,那么就算天塌地陷也都不怕。
正是因為張宏民的這種態(tài)度,他在《新聞聯(lián)播》上的亮相從未讓人感到失望。
在長達32年的時間里,張宏民從未出現(xiàn)過一次播音失誤。
這種近乎“變態(tài)”的數(shù)據(jù),完全足以說明張宏民的專業(yè)素養(yǎng)。
而這也使得他在后來的央視生涯里,每次遇到大場面,
拿不定主持人人選時,央視都會將他推到臺前。
甚至在后來某次迎接外賓貴客時,上面都曾點名邀請他來主持,可見一斑。
不過,也正是因為張宏民對工作所付出的精力太多,
以至于在很多時候,工作就已經(jīng)變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我印象最深就是有次在飛機上,別人都在借著這點時間休息,
而張宏民卻在那里加班,我仔細一想,好像真沒見過張宏民有什么業(yè)余生活?!?/p>
在接受采訪時,曾經(jīng)的央視黨支部書記這樣評價張宏民:
“他是一個努力到讓所有人都感到服氣的人?!?/p>
轉眼之間,時光飛逝。
一晃數(shù)年過去,青澀逐漸在張宏民的臉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莊嚴與穩(wěn)重。
古人言:“三十而立”,到了三十歲左右的時候,人總得考慮成家立業(yè)的事情。
可對于張宏民的三十歲來說,“立業(yè)”是有了,但“成家”卻始終沒有什么動靜。
由于張宏民醉心于工作,私底下幾乎沒有什么業(yè)余生活,
因此在他三十歲的時候,身邊壓根沒有多少認識的異性。
唯一每天都見的,只有跟他搭檔了多年的李瑞英,
可對方有一個從小長到大的青梅竹馬,早就確定了關系,張宏民自然是沒有半點機會。
(張宏民和李瑞英)
眼瞅著兒子“悶”個腦袋扎在工作里,張宏民的父母心里說不出的著急。
旁的不談,對于退休后的他們來說,整天閑得沒事,
就期盼著兒子給他們生個孫女,好在還能動彈的時候幫兒子帶一帶。
于是,他們便有意無意地經(jīng)常暗示張宏民:
“宏民啊,你每天遇到那么多明星,有沒有看上眼的呀?!?/p>
“宏民,你還記著小時候隔壁的王伯伯不,人家前兩天剛抱了孫子,
胖嘟嘟的,特別可愛,唉,真是羨慕啊!”
久而久之,聽著父母對他的軟磨硬泡,張宏民也自知繼續(xù)拖下去不是個事兒,
況且那時候的他心里還是對愛情有幾分憧憬的,
于是,張宏民便隨著大波,一起投入到相親的浪潮當中。
03 愛情是終生的責任
毫無疑問,當張宏民來到相親市場之上,就好比是一條“大魚”,自然會引起眾人哄搶。
無論是從家世、工作、為人,張宏民都是無可挑剔的,
是任何丈母娘看著都會心動的“乘龍佳婿”。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并不是。
雖然,從大部分的角度上看,張宏民都是完美的一個男人,是值得被敬仰的偶像。
但從另一方面出發(fā),他卻并非是愛情中的好對象,家庭中的好丈夫。
實際上,鮮有人知道,張宏民曾經(jīng)并不是沒有談過戀愛,
在他念大學的時候,便有個小師妹曾與他有過一段難忘的回憶。
然而,別看張宏民在工作中多么的瀟灑自如,但是在生活里,他卻十分木訥。
比如他想要學著電視里說一句甜言蜜語,但到了嘴邊上,總會變了味,
讓人有一種面對“教導主任”的感覺。
而更為要命的是,由于張宏民一直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當中,
他用在生活里的時間寥寥無幾,哪有時間約會什么的呢?
甚至有時遇到點什么事,想要找他尋求安慰,往往都只會收獲一陣忙音,
因為張宏民在工作的時候,手機基本都是關機的狀態(tài)。
正是因為這樣,張宏民的戀愛才會以失敗告終,而同樣的,
當他相親的時候,這些事情也成了他的“致命缺點”,
久而久之,便沒有女孩愿意同他相親了。
就這樣,在幾次相親失敗之后,張宏民便有些氣餒。
與此同時,他恍然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很難將工作與生活分割開來。
愛情是需要陪伴的,是一種終生的責任。
可他熱愛播音事業(yè)更勝于其他,
如果戀愛的前提是要犧牲掉他工作的時間,那么他寧可不戀愛。
人情冷暖,唯有自知。
在央視工作的日子里,張宏民實在見過太多身邊的同事因為愛情無法自拔。
饒是倪萍、周濤,也都有兩三段不完美的婚姻,
期間為了對方死去活來的樣子,很難不令人難過。
張宏民忍不住想,如果自己結了婚,
對方真的能忍受他常年不著家,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工作上嗎?
哪怕對方能忍受,那么自己又忍心這樣耽誤別人嗎?
在深思熟慮之后,張宏民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并不適合婚姻,于是,他向父母坦白了心聲。
“爹娘,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四十了,除了工作之外,
我實在沒有多余的精力在放在其他方面,
如果要是跟那個女孩結了婚,這完全是在耽誤別人?!?/p>
聽著兒子的話,張宏民的父母久久難言。
縱使他們有再多打算,也未曾想兒子會選擇“不婚”這條路。
他們忍不住想再勸勸兒子:“宏民,你想想,等你老了,
望著到處都是萬家燈火,而自己只能一人獨守空房,難道不會后悔嗎?”
張宏民聞言沉默良久,但最終他還是堅定回答了父母:
“不后悔,如果我因為害怕年邁時的孤獨,
拋棄了我一直以來的夢想,這才會令我感到后悔!”
說到這種境地,張宏民的父母也知道勸不住,只好答應。
04 生活,是需要每個人自己烹飪的佳肴
2009年,憑借著自己三十年如一日的勤勉,
張宏民終于獲得了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金話筒獎”,
這是對他能力最大的認可,也是對其犧牲最好的彌補。
2014年,在53歲這年,張宏民與搭檔李瑞英一同宣布退隱,
將《新聞聯(lián)播》傳給下一代人繼承。
或許屬于他們的時代結束了,但屬于他們的故事還遠遠未到終點。
在退居幕后之后,緊繃了32年之久的張宏民終于得以放松,
但他依然沒有戀愛的心思,他更希望用著難能可貴的“假期”去陪伴家人。
在那段時間里,他總是牽著父母,一同出去溜溜彎,在小區(qū)里種種花,享受親情的陪伴。
有時候母親走不動了,張宏民便背著她繼續(xù)前行。
而伏在兒子略顯佝僂的背上,張宏民的母親難免去想,
如今她走不動,尚且有兒子背,如若有一天兒子老了,又該如何是好呢?
每念及此,她都忍不住淚眼婆娑。
與父母擔心著他不同,張宏民則沒時間去考慮老了之后的事情,
因為在他的世界里,每一天都活的很充實,壓根感覺不到“老之將至”。
大概是因為曾經(jīng)身處新聞工作的一線,他清楚的知道這個世界并不完美,
有太多需要人們去努力改變的地方。
因此,在之前閑暇的時候,他都會去做一些公益活動,盡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而如今退休了,有了大把的時間,
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公益上去,帶動著周圍的人同他一起。
或許世界不會為一個人改變,可一群人卻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2021年末,張宏民開通了自己的抖音賬號,將自己的夢想再次揚帆。
在這個觀眾最多的舞臺之上,張宏民選擇從傳統(tǒng)文化出發(fā),
向粉絲們分享自己的學識見地與人生感悟。
大概是因為聲音的魅力,在他的視頻里,
你總能感到一股沐風般的柔和,忍不住靜下心來慢慢品味。
這與我們如今浮躁的社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就好像是一間開在鬧市里的“三味書屋”,讓人尋找到一方凈土。
例如他最新發(fā)布的一條關于“大暑”的視頻,從“暑”字的意義出發(fā),
講述了關于這個節(jié)氣的氣象、農業(yè)、地理等各方面知識,
再到小故事講述古時候人們消暑的辦法,
最后點睛一句“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的冰飲,才是人民的好朋友”,讓人忍不住會意一笑。
如此昂揚的精氣神,很難讓人將“老”字放到他的身上。
其實啊,追逐夢想的人永遠不會變老,更不會感到孤獨。
正如迷茫與孤獨相伴存在,當你心中有目標,有方向的時候,
自然也不會感到孤獨,因為夢想會始終與你同在。
實際上,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生活都是需要自己精心調配的佳肴。
正如面對飯菜人們口味各有差異,在生活上每個人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角度與看法,
與其想著去討好別人,倒不如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才好。
所以啊,朋友,究竟該選擇如何生活,應該取決于你自己的想法,而非其他。
如今,張宏民老師已經(jīng)找到了最想要的生活方式,
那么你,又想要哪一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