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鏈資料整理 胡澤松 編輯 ZL
定增合作:政府5次參與配售,募資708.68億元
2006年,京東方進行兩股上市后的第一次定增,獲配的4家機構除北京京東方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外,另外3家均來自北京市政府。
此次定增募集資金18.60億元,之中北京電子控股有限公司獲配43.01%、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獲配21.51%、北京工業(yè)發(fā)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獲配16.67%,政府合計投入15.10億元。
募集資金用于將TFT-LCD5G生產線產能從6萬張/月玻璃基板提高到8.5萬張/月玻璃基板,以及建設設計產能為8.5萬張/月彩色濾光片(CF)生產線,兩條產線均位于北京。
2005 年和2006 年,京東方虧損33億元,北京市政府無力救助。需要銀團貸款的幫助,銀團貸款展期必須所有參與的銀行都同意,而9家銀行中出資最少的1 家小銀行不同意,反復協(xié)調后才做通工作,但其中風險和難度也讓京東方從此改變了融資模式。其后數條生產線的建設都采用股權融資:先向項目所在地政府籌集足夠的資本金,剩余部分再使用貸款。
2008年,京東方第一次采取新融資模式選擇用來在成都建設總投資為34億元的4.5代線。為此定增22.50億元,拉來成都市政府的全資公司成都工業(yè)投資集團(現名成都產業(yè)投資集團)和成都高新區(qū)管委會的全資公司成都高新投資集團,這兩家公司不僅有大量與土地開發(fā)和融資相關的業(yè)務,也是當地國資最重要的產業(yè)投資平臺。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2009年,合肥是想建設一條175億元的6代線,拉來京東方合作,合肥政府承諾出資60億元,并承諾若社會資本參與不足、定向增發(fā)不順利時,兜底出資90億元。
在合肥6代線項目的股票定向增發(fā)上,市政府參與的主體又是兩家城投公司,市政府的全資公司合肥建投和高新區(qū)管委會的全資公司合肥鑫城。二者的參與帶動了社會資本:這次定增一共融資120億元, 兩家城投公司一共只出資了30億元,其他8 家社會投資機構出資90 億元,之中廈門前首富柯希平出資16.8億元。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2010年,京東方繼續(xù)“政府+銀團”融資策略,進行第4次定增。此次定增募資90.447億元用于建設第8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生產線項目。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2014 年,京東方做了最大的一筆股票定向增發(fā),總額457.13億元, 用于北京、重慶、合肥等地的8.5代產線及5.5帶AMOLED產線建設。
這筆增發(fā)的參與者中前三位都是當地的政府投資平臺:北京約85億元,重慶約62億元,合肥約60億元;其中國管中心以其所持京東方顯示48.92%的股權認購此次定增股票。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非定增合作:土地使用權、低息貸款、銀團貸款
在鄂爾多斯生產線的建設過程中,地方政府拿出了10億噸煤礦開采權。
在北京亦莊8.5代線的建設過程中,亦莊開發(fā)區(qū)的全資公司亦莊國投曾委托北京銀行向京東方貸款2億元,年利率僅0.01%。
2015年京東方在成都高新區(qū)建設新的產線,高新區(qū)管委會的全資公司成都高投先后向京東方提供委托貸款44 億元,年利率4.95%,但所有利息都由高新區(qū)政府全額補貼。
2015 年合肥10.5代線項目計劃投資400億元,項目資本金220億元,銀團貸款180億元。在這220億中,市政府通過本地最大的城投公司合肥建投籌集180 億,京東方自籌40 億,籌資過程中利用政府產業(yè)投資基金(如合肥芯屏產業(yè)投資基金)引入外部資金。
貢獻與影響:
北京第5代TFT-LCD生產線的投產結束了中國大陸的“無自主液晶顯示屏時代”,翻開了中國自主制造液晶顯示屏的新篇章。
2011年京東方北京8.5代線投產,結束了中國大陸的“無大尺寸液晶電視屏時代”。
合肥6 代線是中國第一條高世代生產線,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安徽省最大的一筆單體工業(yè)投資,這條生產線生產出了大陸第一臺32 寸液晶屏幕,讓合肥一躍成為被關注的高技術制造業(yè)基地。
京東方此后又在合肥建設8.5代(2014年投產)和10.5代生產線(2018年投產),吸引大量上下游廠商落地合肥,形成產業(yè)集群,使合肥成為中國光電顯示產業(yè)的中心之一。
京東方合肥第10.5代TFT-LCD產線是中國唯一能夠自主研發(fā)、生產和制造全系列半導體顯示產品的企業(yè),在新一代顯示技術領域已與國際產業(yè)巨頭處于同一起跑線上。
參考與來源:
【1】《置身事內》,作者:蘭小歡
【2】《京東方改寫全球顯示產業(yè)格局(科技創(chuàng)新 彎道超車)》,來源:人民網
【3】《從“無中生有”到“世界第一”!京東方與合肥有怎樣的故事?》,來源:合肥日報
【4】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告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yè)評論(ID:bluechip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