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8日,秦池以6666萬元的最高價擊敗眾多對手,勇奪CCTV標王?!坝肋h的綠色,永遠的秦池”被廣而告之,產(chǎn)品供不應求。1995年,秦池酒產(chǎn)量9600噸,實際銷售9140噸,當年銷售收入1.8億元(出廠約10元/瓶,當年古井貢酒賣到40元,潁州佳釀賣4元),利稅為3千萬。
1996年再度以3.2億拿下標王,秦池實現(xiàn)銷售額9.5億元,利稅2.2億元,兩項指標與奪標前增長了5-6倍??梢哉f,完全基于媒體的關(guān)注,秦池效應成為迅速打造品牌的一個樣本。
怎么辦,去四川買原酒,回來改頭換面賣高價,沒有不透風的墻。1997年1月,當姬長孔興沖沖地赴北京領(lǐng)“中國企業(yè)形象最佳單位”獎的時候,《經(jīng)濟參考報》刊出一條爆炸性新聞:秦池在山東的基地每年只能生產(chǎn)3000噸原酒,根本無法滿足市場的翻番增加,該廠從四川一些酒廠大量收購原酒,運回山東后進行“勾兌”。
秦池的產(chǎn)品因此事陷入“信任危機”,市場一落千丈,當年,秦池完成的銷售額不是預期的15億元,而是6.5億元,再一年,更下滑到3億元,從此一蹶不振,最終從傳媒的視野中消失了。
自那時起,“勾兌”第一次大規(guī)模進入公眾視野。此時,“勾兌”給公眾的印象是“弄虛作假”、“掛羊頭賣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