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質,立天下”
這是當年金立手機提出的廣告詞。曾幾何時,金立手機和它的創(chuàng)始人劉立榮,是人們心中成功的代表。
雖然金立手機幾乎是從山寨品牌起家,但是在接下來幾年發(fā)展的時間里,它成功撕掉了自己身上山寨的標簽,讓金立手機成為了千家萬戶深深喜愛的品牌,甚至還請來了大牌明星為其代言。
可是現(xiàn)在金立手機早已不再輝煌,它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欠下巨債,下落不明。
從籍籍無名到名滿天下,再到最終的失敗,其中的戲劇化竟然比小說還要精彩。
成功之路
在很久很久以前,劉立榮是勵志故事中的主人公。
他出身貧寒,1972年生在湖南省益陽縣一個貧困的小山村。那個年代,出生在這樣一個貧苦的家庭,人生幾乎是一眼就可以望到頭,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劉立榮大概會和自己的父母親一樣,成為一個普通的農民,度過貧困而無趣的一生。
但是劉立榮是個不愿意認命的人,他從小就堅定了一個想法,那就是讀書改變命運,他拼命地念書,成為了村里唯一一個考上中學的人。
但當時大部分人都是不理解他的,因為同村的許多孩子早就已經出門打工,賺錢養(yǎng)家,只有劉立榮還沉迷在那些看似無用的書本里。
很多人覺得他讀書已經讀傻了,對他的未來不抱很大的希望。而每當劉立榮表示自己想要考大學的時候,更是會迎來一陣又一陣地嘲笑,在那個閉塞落后的小山村里,讀書是一件不被理解的事情。
但是不管別人怎么嘲笑劉立榮,他都堅定自己的信念:必須要考上大學,走出這個小村子,才能有和別人不一樣的未來。
1990年,劉立榮收到了來自中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成了村子里第一個大學生。但直到這個時候,更多的人還是不理解他,就算讀了大學又能怎么樣呢?
劉立榮沒有繼續(xù)理會別人的眼光,他坐上火車第一次離開了他長大成人的那個小鎮(zhèn),來到了大城市,開始了自己的學業(yè)。
他見識到了不一樣的天地,大城市里有那么多的機會,和他貧窮的老家完全不一樣。
在學校里他事事都要爭第一,他要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后來金立手機如日中天的時候,劉立榮曾說:“正是因為自己事事不甘落后,才有了后來的成功?!?/p>
大學畢業(yè)之后,劉立榮以優(yōu)秀的成績被學校分配到天津有色金屬研究所,每個月可以拿到五百元的工資,這在當時是絕對的高收入。
從這一刻開始,終于沒有人再嘲笑他,他成了大眾眼中的成功人士,前程似錦,一片光明。
但是劉立榮卻感到失落,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再一次一眼望到了頭,盡管眼前這個工作非常不錯,但是劉立榮覺得自己的人生不止于此,他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功,他想要在全世界揚名立萬,讓更多的人見證自己的輝煌。
這樣一個遠大的理想,小小的研究所是絕對滿足不了的,所以劉立榮覺得,自己必須扔掉眼前的鐵飯碗,找一個更加賺錢的工作。于是,他頂著眾人異樣的目光辭職了。
他再一次成為了所有人眼中的怪胎,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還折騰什么呢?
但是劉立榮很快再一次證明了自己決定的正確性。
他跑到了廣州,那里正在經歷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賺錢的機會幾乎遍地都是。
劉立榮很快找了一家工廠,那是一家外企,工資給得非常高,在那里干了一個月,劉立榮掙了三千塊錢。他把存折帶回村里,所有人都驚呆了,過去看不起他的人態(tài)度大變,紛紛稱贊他有本事,是干大事的人。
這讓劉立榮非常高興,他覺得自己終于證明了自己。對于成功的渴望,催促著劉立榮繼續(xù)往上攀登。到了1996年,一個叫做楊明貴的人找到了劉立榮。
楊明貴是劉立榮的頂頭上司,當時,楊明貴想要自立門戶,但是獨木不成林,楊明貴決定把劉立榮帶走,給自己當個幫手。
楊明貴確定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劉立榮這個人是一員猛將,在商場上所向披靡,而且他年輕,需要機會,楊明貴決定用知遇之恩,換來劉立榮對自己鞍前馬后的報效。
金立集團
劉立榮果然同意了楊明貴的邀請,他急需機會,在眼前這個公司里,賺再多的錢也是給別人打工,劉立榮一心盼著自己能掌握自主權,楊明貴這個邀約來的實在及時。
就這樣,劉立榮再一次冒著風險辭掉了自己的高薪工作,和楊明貴共同開始創(chuàng)業(yè),成立了金正公司。25歲的劉立榮作為公司的二把手,獲得了令人羨慕的待遇。
從那之后,他也成為了別人口中的大老板、劉總,成功離他咫尺之遙。
但是2001年,劉立榮險些遭遇牢獄之災。
原因是2001年,警方抓到了一個前科累累的走私犯。在審訊過程中,此人供認,金正集團曾經和他有過走私交易,因為人證物證俱在,楊明貴成了警方重點監(jiān)視的對象。
但是,怕事的楊明貴卻早早跑到了國外,把爛攤子丟給了二把手劉立榮來收拾。
劉立榮縱然能力超群,也無法應付司法機關的審查,公司很快就人心渙散,劉立榮也從這件事情認識到,楊明貴不可深交,而且,即便當了二把手,自己依然要背黑鍋。
既然如此,還不如干脆出走,自己創(chuàng)立公司,當個一把手來的痛快!
因此,2002年風波過去之后,劉立榮出走,創(chuàng)立了金立集團,這一年他30歲。
“金立”寓意著而立之年,重新開始。最開始,劉立榮還想著和自己的老東家掰手腕,但是很快他冷靜下來,知道自己不能意氣用事,自己最主要的目標,還是賺錢。
什么行業(yè)最賺錢呢?劉立榮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手機。
那個時候人民生活物質水平正在高速發(fā)展,手機這種高科技走進了千家萬戶,手里沒有一部手機,就沒辦法和別人聯(lián)系。
劉立榮瞄準了這個空間巨大的市場,決定把生產手機作為金立集團的主要業(yè)務。
但是劉立榮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他沒有技術,當時大部分正品手機都是外國貨,國內沒有什么正規(guī)的手機生產商家,但是這擋不住劉立榮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正品生產不了,可以生產仿制品,劉立榮買了一大堆國外的手機,雇了專業(yè)技術人員破解技術,進行仿制,最后換個名字,就成了金立手機。
只不過,內行一看就知道,這種手機是山寨貨。但是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不管真的假的,只要實惠能用,管他是李逵還是李鬼。
而且當時國內對于山寨機的生產監(jiān)管也非常松垮,給了劉立榮最好的機會,他開始大量生產山寨機,公司的業(yè)績很快就連連翻倍。
他變成了當時最成功的商人之一,節(jié)目邀請他做訪談,大談他的成功經歷。
雖然做的是山寨機,但是劉立榮發(fā)誓要把自己手中的山寨機做成國民品牌。
他砸下重金請劉德華來代言金立手機,同時又在各個網站上投放廣告,當時幾乎進入每個商場,都能看到金立手機的大幅廣告。
劉立榮用大量的營銷讓金立手機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當時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之一。
但是在事業(yè)一帆風順的時候,人生轉折點卻悄然到來。
劉立榮的輝煌不過持續(xù)了短暫的幾年,幾年之后,手機市場上的競爭者越來越多,華為、小米異軍突起,瘋狂地搶占市場,而金立手機面對這些后起之秀,卻顯得后繼無力。
劉立榮可以做出很多的山寨機,但是最致命的是,他始終沒能掌握原創(chuàng)技術,而且在做生意這方面,他的天分也漸漸耗盡。
他沉浸在自己的成功理論里,卻并沒有想著再往前一步,曾經那個熱衷于奮斗的他,仿佛已經消失了。
盡管他對無數(shù)人說起自己的成功經歷,但他卻忘了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成功之后該如何守住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該如何拓展自己的商業(yè)版圖。
顯然,直到最后,劉立榮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岌岌可危的市場并沒有讓劉立榮及時調整策略,他依然延續(xù)著自己的老辦法,生產更多的商品,投放更多的廣告。
可是金立手機的質量,卻一天不如一天。
銷聲匿跡
曾經劉立榮拼命想甩掉山寨機這個名號,但是多年之后,金立手機反而成為了人們一提起山寨機首先想到的品牌。逐漸滑坡的質量,將自己“金品質,立天下”的招牌砸得稀巴爛!
人們對于金立手機不再信任,初期的客戶也幾乎全部流失。
劉立榮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但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不適應眼前這個市場,過去他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抓住了這個市場最初的機遇。但是當浪潮褪去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那么出色。
焦慮的心情讓劉立榮更加想要逃避問題,他甚至開始沉迷于賭博。沒有人知道劉立榮什么時候染上的賭癮,等人們發(fā)現(xiàn)的時候,他的賭癮已經戒不掉了。
他經常出入于澳門、塞班,甚至美國的拉斯維加斯,每個賭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他一擲千金,從來不吝惜錢財,有一次在塞班的賭場賭錢的時候,他一次就輸?shù)袅苏?億美金。
經過長時間的賭博,劉立榮手中的資金已經越來越少,他看著自己賬戶里的錢已經漸漸耗盡,竟然想到挪用公司的公款。
他覺得,反正自己是公司的老板,哪怕挪用公款也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但是賭博的大坑根本就不是一點小錢能填上的,劉立榮花錢如流水,公司的賬目很快就出現(xiàn)了問題。
本來就已經在走下坡路的公司,被劉立榮這樣的行為徹底推上絕路,很快公司的財務就面臨崩潰,而這個漏洞竟然是作為老板的劉立榮自己造成的。
金立集團很快就面臨著解散的危險,警察也來到了公司進行調查。
財務部門的賬目疏漏是一筆接著一筆,最后竟然查出劉立榮挪用公款高達200億,這么大一筆錢,竟然全部填進了賭場,簡直匪夷所思。
而就在這樣的危急時刻,劉立榮居然突然人間蒸發(fā)了,他在最后一次出境之后,徹底消失,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公司上下瘋狂的找他,各路債主更是迫切的希望他出面,但是再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見到他。
直到現(xiàn)在,劉立榮的去向依然是個謎,也許好賭成性的他,早就把自己埋葬在了賭場里。
也許他另有去處,只是為了逃避責任,但是他親手創(chuàng)建的金立集團,也已經被他親手毀掉了,他曾經憧憬的那個出人頭地的未來,也已經和他沒有關系。
如今金立集團已經成為了一個過去的回憶,一個歷史的名片,他的創(chuàng)始人面臨著各種刑事處罰,但卻不知道何時才能現(xiàn)身。
在各大網站上,金立集團更是成為了惡搞的最佳素材,人們提起他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山寨機。
而比它更晚崛起的小米等品牌,已經正式殺入了手機市場,占得了一席之地,金立還留在昨天。
很多人為劉立榮的經歷感到唏噓,他明明具備成功的條件,卻把自己親手推入了不歸路,到底是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呢?還是說,他原本就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強大?
也許這都不重要了,金立集團土崩瓦解,多年之后,或許不會再有人記得這個銷量第一的手機品牌。
江山代有人才出,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只能被時代甩在后面,成為歷史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