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布了7月的貨幣數(shù)據(jù)情況。
7月M2貨幣供應同比12%,前值11.4%。
7月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7561億元人民幣,前值51733億元人民幣,同比少增3191億元。
單從這個數(shù)據(jù)看,仍然是“寬貨幣,緊信用”的狀態(tài)。
信用是指:商業(yè)銀行放貸給社會的口徑。
“寬貨幣、緊信用”,就是指,央行放水給銀行的力度寬松,但銀行放貸給社會的力度收緊。
在經濟不景氣的周期,寬貨幣、緊信用的組合是常態(tài),因為雖然央行放水給商業(yè)銀行,但商業(yè)銀行放貸給社會會顯得更加謹慎。
我在6月26日寫過一篇文章,認為我們下半年降息放水空間不大,其中一個依據(jù)是,當前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其實并不大。
在社會面緊縮的態(tài)勢下,即使貨幣供給端加大放水,也只會導致海量的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除了加大金融資產泡沫化的風險之外,對于經濟刺激的作用,會有邊際效應。
社融就是代表貨幣的需求端,社融越低,代表社會對貨幣的實際利用量越低。
雖然我們上半年是有擴大放水力度,但顯然在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社會需求端對于信貸的需求仍然在下降。
我們在來縱向對比一下,7月這個社融增量7561億元人民幣是一個什么水平。
考慮到每年不同月份,社融增量會有一些季節(jié)性波動。
所以,我們先縱向對比往年7月社融增量數(shù)據(jù)。
2021年7月,社融增量是1.075萬億元。
2020年7月,社融增量是1.693萬億元。
2019年7月,社融增量是1.287萬億元。
哪怕是去杠桿的2018年,當時7月社融增量也有1.83萬億元。
所以,今年7月這個7561億元的社融增量確實很低。
主要原因還是房地產市場仍然比較萎靡,雖然有過5月連續(xù)調低房貸利率的刺激,但當前市場對房地產的實際需求仍然還是比較低。
這個主要也是大家都變得比較謹慎了。
群眾的投資心理往往是,漲時才會更狂熱去追漲,而遇到下跌途中,往往就會以觀望居多。
而且很多地方喜歡搞“限跌令”。
既然不讓跌,那么實際需求肯定上不去。
跟股市的邏輯一樣,往往是在大漲或者大跌之后,成交量才會迅速放大。
此外,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再加上疫情因素,大家對于通過信貸來擴張投資,肯定會越發(fā)謹慎。
因此,7月社融數(shù)據(jù)這么低,其實也不意外。
社融這么低,那么也會反過來影響貨幣端。
實際需求上不去,如果還一味增大貨幣供給,只會讓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并且還可能引發(fā)通脹惡化。
我們最新公布的CPI同比增速已經達到2.7%,還是需要注意的。
所以,當前市場并不缺錢,缺的是信心。
昨天剛出來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其中也提到:
“加大穩(wěn)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fā)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調節(jié),兼顧短期和長期、經濟增長和物價穩(wěn)定、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fā)貨幣,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更高質量的支持。”
這段話又再次強調了“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fā)貨幣”。
所以,預計9月開始我們M2同比增速應該會開始回落。
指望印鈔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是一種“懶惰”思維。
我們下一階段,重點不在貨幣供給端,重點是在社融需求端,要想辦法激活社會融資需求,恢復市場信心。
信心比黃金貴。
我是星話大白,歡迎大家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