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只有在未成年時期,欲望壓倒理智是可以理解的,那個時候也可以說理智尚未成熟,而欲望需求旺盛。到了成年后,人便逐漸分成常人和偉人了。
常人,其理智與欲望的博弈過程漫長且曲折,等到博弈達到平衡時,人生大半過去了,來不及成就事業(yè)了。漫長是因為理智成長緩慢,內(nèi)省內(nèi)視自覺缺乏,外交上則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欲望控制不住,由著欲望行事,做到哪算哪。等到心血來潮稍有理智發(fā)覺來糾正一下欲望,欲望卻再次占上風,如此反復,習以為常,曲折離奇,顛顛簸簸,理智終將無法成長,欲望卻隨著生命老去而消退。到頭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蕓蕓眾生,皆為常人。
偶有偉人,乃天降大任于斯。偉人用心早,善于觀察,勤于內(nèi)省,成于自覺,理智與欲望早在成年前就達成動態(tài)平衡。欲望為打破這種平衡提供動力,而理智則為新的平衡提供反作用力?;蛘呃碇且龑в?,控制欲望,不會讓它成為脫韁的野馬,這種控制力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人,只有控制住了自己,時刻展現(xiàn)出人性的理智與欲望的動態(tài)平衡,才能被周圍的人吸引,進而有可能成為社會,政黨,國家,民族的引力中心,因為畢竟絕大部分是常人,而常人是欲望超前于理智的,欲望在前,理智在后,只能受偉人的理智吸引,就像磁場中的鐵粉。
偉人的欲望是理智下的欲望,是大多數(shù)人欲望的集合,因為偉人從小就練就“感同身受”的洞察力和感受力,在此欲望引導下的理智動態(tài)平衡機制將從不缺乏前進的動力。偉人的理智是將這種欲望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和范圍,并通過業(yè)已形成的引力中心加以規(guī)劃,開發(fā),實施。
偉人在人生的早期就達到了常人無法達到的欲望與理智的動態(tài)平衡水平,在人生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加以修正,達到更高水平的平衡,進而,可以成就大事業(yè)。
真正的偉人是理智永遠控制住欲望的,而不是半途而廢,先是控制住了,后又被欲望所控制,這樣的人仍然是常人。
退一步,只要這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處于理智與欲望的動態(tài)平衡之中,而且欲望臣服于理智,沒有半途而廢的話,我認為就算是偉人了,畢竟常人是做不到這些的。
20220821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