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孩子心理健康,因為那樣,孩子心里總是充滿陽光,也就擁有一生幸福的底子。孩子心理健康雖與遺傳和環(huán)境有關,卻決定于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如何做好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把好三個方向。
學會抵御逆境。人生既有順風順水的歲月,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光。順境總是讓人心情愉悅,逆境常常讓人心情沮喪。學會抵御逆境,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第一個方向。遭遇挫敗、身處逆境,要引導孩子學會:透過當下的迷茫前望未來,讓內心堅守希望;通過閱讀、運動、聽音樂等積極方式遷移此情此景,讓內心保持安寧;積極評價自己的愿景、努力以及已經取得的成績,讓內心堅定自信;向著目標邁步前行,讓內心走出困境。
學會承受誤解。有理解,就會有誤解。理解總是讓人溫暖,誤解常常讓人心寒。最是親友誤解,往往令人心碎。學會承受誤解,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個方向。面對誤解和因為誤解產生的誤傷,要引導孩子學會:諒解,用同理心解讀親友的誤解,對親友做到內心諒解;化解,用恰當方式與坦誠態(tài)度向親友說明真相,讓親情與友情冰釋前嫌;消解,用初心不改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對待親友,誤解自會煙消云散,親情與友情終會破鏡重圓。
學會與人共處?!叭说谋举|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與人共處是人的基本生活方式。良好的共處總是讓人心曠神怡,惡劣的共處常常讓人心灰意冷。學會與人共處,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個方向。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與人良好共處?需要堅守四項基本原則: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要用嚴字,做到坦誠相待,信守承諾。對別人要用寬字,看到別人之長,理解別人之短;記人好處,幫人難處。常懷感恩之心,忘記別人曾經對自己的不好,記住別人曾經對自己的幫助。常懷助人之心,發(fā)現別人難處,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人格平等,互助互利。不以家境、地位、智能等差異而自傲或自卑,堅持尊重人格,做到平等相待、互相幫助、互相支持;掌握藝術,做好溝通。掌握讀懂別人、激勵別人、聆聽別人、勸慰別人、包容別人以及用幽默化解尷尬等交往藝術,做好與人溝通,建立良好人際關系。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把好三個方向的同時,還應用好兩個方法。一是因勢利導,造成孩子心理困惑或心理矛盾的事情一旦發(fā)生,及時就事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因勢利導;二是家校結合,學校與家庭要及時互通孩子心理健康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鎮(zhèn)安縣教育教學研究室/丁吉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