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全國各地高考成績將陸續(xù)揭曉,又到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時刻了。
勝負好像已成定局,但是又沒有完全定下來,畢竟還有志愿填報這個重頭戲。
這次選擇,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一個少年未來生活的城市、從事的工作,甚至人生際遇。
美團王興曾在飯否上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關鍵時只有幾步」。他說這是二十年前某本高考或填志愿相關的書封面上的廣告語。
關于高考志愿填報,小云整理了幾個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的選擇和建議,供家有考生的讀者們參考。
俞敏洪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認為,高考志愿填報最重要的原則是和自己的志向和興趣相結合。但如果學校和專業(yè)必須二選一的話,他會建議優(yōu)先選擇學校。
因為大學的氛圍和氣質、大學的同學,決定了會把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而現(xiàn)在學生進入大學后還可能有重新選擇專業(yè)的機會。
俞敏洪則建議學生在進入大學后要迅速確定自己對于專業(yè)是否真的愛好,并把該專業(yè)內的某一本權威著作讀透;要認真閱讀有思想的書籍,學會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劉強東
京東掌門人劉強東,在1992年參加高考,考分688,奪得當年江蘇宿遷市高考狀元。
那一年所有的志愿,他只盯住北京和上海。他說,上什么學校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緊的是去哪個城市。他相信在中國最大的城市上學,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走得也會更遠。
劉強東的高考志愿邏輯是——選城市。
李彥宏
百度創(chuàng)始人李彥宏建議:對于有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的高中生來說,可以更側重專業(yè)的選擇。興趣和特質,將會引領你在未來的學業(yè)和職業(yè)中,有更大的后勁,有可能做出一番成績。
李彥宏在高中時因為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歷練,讓他對計算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成績也大幅提升。
19歲時李彥宏成為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順利考入北大,并選擇了依賴計算機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管理專業(yè)。
丁磊
談到如何在專業(yè)、學校、城市中做選擇時,網(wǎng)易創(chuàng)始人丁磊認為:專業(yè)>學校>城市。
當年選擇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電磁場微波技術專業(yè),最吸引丁磊的有兩點:一是學校專業(yè)設置很細,全校15個專業(yè)都與他感興趣的電子技術有關;二是藏書豐富,學校圖書館的電子類書籍堪稱是全國最豐富的。
講了幾位大佬的故事,如果讓我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
如果來自大城市,專業(yè) 學校 城市。
如果來自小地方,城市 學校 專業(yè)。
最后,祝愿大家都有美好的未來。
關注@伙伴云,考場職場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