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谷歌是一家極富創(chuàng)新能力的科技企業(yè)、迄今為止,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搜索引擎,也推出了可能是史上最成功的移動端操作系統(tǒng),同時在自動駕駛、智能可穿戴設備、物聯(lián)網(wǎng)等領域,谷歌的種種探索以及相關業(yè)務,也對相應的技術發(fā)展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然而,谷歌并不僅僅只是“有錢、有想法、有技術”這么簡單,歷數(shù)他們的產(chǎn)品線不難發(fā)現(xiàn),比起那些廣為人知、“名利雙收”的成功業(yè)務,其實在大多數(shù)時間里,谷歌反而是“創(chuàng)業(yè)失敗”的次數(shù)明顯要更多一些。
當然,其中大部分項目的失敗都并不那么令人感到惋惜。比如,曾經(jīng)的社交應用Google+、比如前段時間剛剛被宣布放棄的社交軟件Hangout(環(huán)聊)、比如AI郵箱應用Inbox,它們的失敗大多源自本身的經(jīng)營不善。也就是說,在被谷歌“放棄”前,這些產(chǎn)品的用戶其實就已經(jīng)流失得差不多了。
但顯然并非所有的這些項目,都是因為“不叫座”才被停止。事實上,在谷歌“中道崩殂”的業(yè)務中,也有一些至今被消費者所津津樂道。接下來,我們?nèi)咨罹蛠頌榇蠹冶P點一下,那些原本“命不該絕”的相關業(yè)務。
Nexus手機:成也價廉物美,敗也價廉物美
說到“谷歌手機”,如今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會是由谷歌“自產(chǎn)自銷”、主打計算攝影的Pixel系列。但實際上,Pixel并不能算是谷歌旗下最受歡迎、或者說最具特色的智能手機產(chǎn)品線。因為在它之前,還曾經(jīng)有過一個口碑更好的選擇——Nexus系列。
與如今的Pixel系列智能手機產(chǎn)品相比,Nexus系列在很多方面都顯得十分特殊。
首先,它并非由谷歌自產(chǎn)、甚至也沒有固定的代工廠,而是采用了與手機廠商“輪流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發(fā)及生產(chǎn)。比如,初代的Nexus One由HTC代工和參與研發(fā),二代與三代的Nexus S、Galaxy Nexus,看名字就知道有三星參與,四代、五代的Nexus 4和Nexus 5則來自LG,六代的Nexus 6是由摩托羅拉負責,而最后一代的Nexus 5X和Nexus6P,則分別是由LG與華為帶來。
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合作、代工方式,在每一代的Nexus系列機型上,其實都能看到“對應”品牌同期旗艦產(chǎn)品的一些設計特征,同時每一代的Nexus系列機型之間差異也往往都極大。
其次在移動平臺的選擇上,Nexus系列機型也并未固定使用哪一家的方案,而是會選擇當時最主流、最能代表大多數(shù)用戶選擇的平臺。比如,其曾先后使用過包括高通QSD8250、三星S5PC100、TI OMAP4460、高通驍龍600、高通驍龍800、高通驍龍805等一系列主控。
除此之外,與如今的Pixel系列機型相比,Nexus系列還有一些很特別之處。比如它的影像功能并不突出,但對于一些業(yè)界標準(例如NFC、MHL、無線充電)的適配會更為激進。與此同時,與Pixel系列一樣,Nexus系列的系統(tǒng)更新也完全是由谷歌操刀,能比其他機型更快更早地得到新版系統(tǒng)的推送。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Nexus系列的價格非常之低。例如2013年Nexus 5的上市價格,就僅為349美元起。而同期采用相同SoC的三星旗艦機型Galaxy S5,定價則是649美元,幾乎達到了Nexus 5的兩倍。
造型多變、性能出眾、功能新穎、系統(tǒng)更新又快,再加上極低的售價,Nexus系列顯然想不火都難。然而也正是因為Nexus系列實在是賣得太好,反而帶來了一些問題。
要知道,谷歌最初給Nexus系列的定位其實并非“普通消費者”,而是主要給開發(fā)者提供一個廉價的旗艦調(diào)試設備(這也正是Nexus系列機型一向高性能、積極適配新的硬件標準,但同時影像普遍不太行的原因)。然而當Nexus系列賣得太好,以至于在消費者群體中“出圈”后,實際上也就得罪了那些與谷歌合作生產(chǎn)手機的廠商,甚至直接擠壓了他們旗艦機型的產(chǎn)能和銷量。
Pixel 6 Pro雖然更好看了、影像也有大幅進步,但也更貴了
正因如此,2016年谷歌方面宣布放棄Nexus產(chǎn)品線,轉(zhuǎn)而推出增強影像,更偏向普通消費者,同時價格也大為提升的Pixel系列。并在此后干脆收購了一部分HTC的研發(fā)部門,來為自己設計手機硬件。雖然這使得谷歌徹底擺脫了對于手機廠商代工的依賴,但也標志著“價廉物美”的Nexus家族被徹底放棄,消費者再也沒有價格便宜的旗艦“谷歌手機”可買了。
Project Ara:模塊化手機先驅(qū),同時也是先烈
無論在國內(nèi)還是海外市場的二手平臺中,摩托羅拉的Z系列機型與Moto Mods模塊長期以來都是個很熱門的品類。原因無它,因為這可能是到目前為止,普通消費者所能接觸到的、最具創(chuàng)意的“模塊化手機”量產(chǎn)產(chǎn)品了。別的不說,只要在輕薄的機身背后吸附一個功能模塊,手機就能立刻“變身”大功率音箱、投影儀,甚至是帶有10倍光學變焦能力的哈蘇相機,這樣的體驗如今來看也絕對是足夠有趣的。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摩托羅拉的Z系列以及其所對應的Moto Mods模塊,在產(chǎn)品理念上其實并不算非?!皠?chuàng)新”。因為嚴格來說,它們只不過是谷歌Project Ara的“精神繼承者”,而且還有不少的閹割。
何為Project Ara?簡單來說,這是一款完全采用模塊化理念的手機。請注意這個“完全模塊化”的概念,它不僅意味著Project Ara可以在機背連接各種功能擴展組件,更為重要的是,手機本身所有的內(nèi)部功能也都是模塊化的、可升級的。
按照最初的設計,Project Ara的用戶應該可以自由更換這款機型的主控芯片、自由升級存儲容量、自由更換顯示屏、自由搭配不同的攝像頭組合,當然,它的電池也是可拆卸的,并不像當下的機型那樣把電池完全固定在機身里了。
很顯然,這樣的設計可以為消費者節(jié)約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從而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定制和升級手機的硬件。但這樣一來,有兩個問題就出現(xiàn)了。一方面,這種“完全模塊化”的設計會帶來商業(yè)利益的降低,對手機行業(yè)會造成不利沖擊(就像Nexus系列一樣)。
另一方面,手機的芯片、功能組件的接口、尺寸、功耗、發(fā)熱量,可謂是五花八門,即便谷歌也做不到將各種功能組件都設計成相同大小、且可以輕松磁吸安裝的“模塊”。事實上,Project Ara直到被放棄前,也只是做到了可以熱插拔后攝模組、或是其他的少數(shù)非核心組件而已。而至于最初設想的可升級主控與內(nèi)存,雖然技術上并不是完全實現(xiàn)不了,但真要將其商業(yè)化、谷歌可能也確實沒有這個勇氣。
Project Tango:它很先進,但也倒在了先進上
如果有用過最近這幾代的iPad Pro或iPhone的Pro系列機型,你可能知道,它們都配有一個比較“黑科技”的功能,那就是可以借助機內(nèi)的激光雷達對環(huán)境進行感知、測距。
在一些特定的應用里,這個被稱為“LiDAR”的測距系統(tǒng),可以發(fā)揮出相當神奇的功效。比如說,你可以用它很直觀地測量近處空間里任意兩點間的直線距離;可以利用它直接給一個物體掃描、生成3D建模;也可以借助它,為家中的掃地機器人快速生成3D室內(nèi)地圖,速度比讓掃地機器人自己建圖要快得多。
然而,蘋果并不是第一家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實裝空間測距功能的廠商。因為早在2014年6月,谷歌就已經(jīng)發(fā)布了一款名為“Project Tango”的平板電腦。而它,才是最早帶有AR與空間測距功能的消費級終端產(chǎn)品。
查閱當時相關媒體對Project Tango的評價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款平板在當時其實得到了相當高的贊譽。甚至許多人都認為它具備讓消費者擺脫VR頭顯的束縛,以另一種方式與虛擬世界交互的潛力。
不僅如此,后續(xù)谷歌甚至也專門針對諸如工程測繪、AR軟件開發(fā)等領域,強化了Project Tango的軟件體驗。并在2016年年中和2017年年初,曾先后聯(lián)合聯(lián)想、華碩推出了同樣搭載Project Tango技術的大屏手機,希望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這種空間感測與AR交互的魅力。
然后呢?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就在華碩Zenfone AR發(fā)布不到一年后,谷歌方面在2017年年底就宣布放棄Project Tango,并轉(zhuǎn)而推出了“普通手機也能使用的”AR與空間測距技術平臺ARCore。但就在去年6月,ARCore平臺最具代表性的應用Measure(空間測量)也已宣布停止更新,谷歌的“移動端AR”也就此破滅。
當然,如今雖然可以說,Project Tango錯就錯在硬件方案太超前。在其誕生的那個年代,激光雷達的成本還沒降下來,同時移動設備的算力又不夠高,這些都使得Project Tango手機和平板在實際的測距準確度、應用開發(fā)難度上,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可問題在于谷歌并不是“預言家”,2016年他們不可能預測到,能準確、簡單實現(xiàn)AR測距的激光雷達相關技術,會在短短幾年內(nèi)變得能塞進手機里。于是乎,被迫采用更復雜、也更糟糕硬件方案的Project Tango,在蘋果旗下設備的LiDAR面前,功能上雖然顯得有點可笑,但理念其實并沒有那么不堪。
結(jié)語:谷歌并不是慈善家,但他們也真敢“追夢”
說實在的,如今在網(wǎng)絡中搜索諸如“谷歌砍掉的項目”這類關鍵字,少說也能找到至少100種以上不重樣的答案。甚至在一些公司經(jīng)營相關的書籍里,也會將谷歌作為例子,來論證“企業(yè)應該最大程度地追求效益”云云。
那么,谷歌是不是單純?yōu)榱诵б?,才會如此快速地更迭與放棄各種項目?老實說,我們并不能簡單地下結(jié)論。但至少從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幾個項目來看,谷歌的有些業(yè)務或許真未必都是為了“效益”、為了“賺錢”而生。
只不過,有些項目換了其他公司,可能從一開始就未必敢去嘗試。只能說谷歌還是有夢想,而且也有足夠的預算去“浪”就是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